2015年12月8日,由浙江省文物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组在浙江林炎古陶瓷博物馆园区内,对浙江自然博物馆对口帮扶浙江林炎古陶瓷博物馆提升项目进行了评审。浙江省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杨新平,浙江省博物馆学会会长、研究馆员康熙民,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李刚,原中国丝绸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徐德明,浙江省博物馆陈列部主任、副研究馆员王炬等专家参加了评审。浙江自然博物馆馆长严洪明、副馆长金幸生、陈列技术部副主任赵颖,浙江林炎古陶瓷博物馆馆长李林炎,永康博物馆馆长陈景等帮扶单位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杨新平主持。与会专家听取了帮扶双方汇报,并实地查看和审核了改陈项目和相关帮扶工作。专家组一致认为,帮扶项目达到了预期目标,成效显著,项目验收通过。
该帮扶项目是浙江自然博物馆根据根据“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开展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民办博物馆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浙文物发[2014]90号)精神和要求,结合该馆工作实际,于2014年5月向浙江省文物局提出的对口帮扶浙江林炎古陶瓷博物馆的申请,在得到浙江省文物局批准后,同年底完成项目招投标,2015年3月改陈设计方案通过评审,2015年11月完成帮扶项目的陈列展览改造,藏品整理、鉴定、定级、建档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永康松石展”展厅位于一座独立的古式院落内,由二层木结构古建筑和天井组成,改陈面积为500余平方米。由于历史原因,该展厅的层高、承重局限较大,屋顶、展壁等易受侵蚀,给改陈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在设计中浙江自然博物馆充分考虑古建筑的保护原则及项目实际,做到展示主题鲜明,内容简洁明了,结构层次分明,信息传播到位,设计布局合理,形式与内容协调统一,互动形式生动活泼。展览凸显了永康松石文化的地方特色,体现了现代展示艺术和古建筑风格的有机融合,使观众在观展的同时既能看到富有地方特色的永康松石展览和古建筑构造之美,又保护了古建筑。
面对民办博物馆收藏面广量多,藏品良莠不齐的实际情况,浙江自然博物馆专业技术人员本着节约成本、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克服种种困难,完成了百余件藏品整理、鉴定、定级、建档和展示用硅化木薄片制作等工作。在帮扶过程中,浙江自然博物馆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还注重被帮扶单位相关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相关技术工作的传帮带。
历时一年多的浙江自然博物馆对口帮扶浙江林炎古陶瓷博物馆提升项目现已结束,专家希望帮扶双方能继续拓展展览展示内容,增添园区科普设施,进一步加强联系,为民办博物馆提升藏品保护能力、展示和管理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