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长沙市博物馆联合熬吧读书会举办了“唐茶的味道——唐代茶文化讲座”。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在长沙市博物馆的库房里,有四千余件长沙窑陶瓷藏品。我们可以从中窥见唐代手工业、商业、诗词文学、审美取向、日常饮食文化、对外交流的风貌。但是这些器物安静地躺在博物馆,从不开口向人们诉说那些历史与文化的细节。于是长沙市博物馆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茶,从饮茶历史、茶叶、茶器等方面入手,来做一个文化的解码,这便是“唐茶的味道系列文化活动”。
活动的第一站唐代茶文化讲座由中南大学茶文化教育示范基地主任曹进教授主讲。约100名市民到场体会“唐茶的味道”。
曹教授从茶树起源说起,继而通过人类学调查、古文献、古画引导观众了解悠久的饮茶史,其中着重谈到品茗文化的典范期——唐代的饮茶。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第一次大变革时期。陆羽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集茶科学、茶文化于一体的巨著《茶经》。解读《茶经》,不仅可从中窥得唐代的茶叶生产状况、饮茶方法,而且能了解到唐茶的品鉴美学。曹教授还通过赏析相关唐代绘画、出土文物,让观众体会唐人的饮茶方式及其追求的情趣,并总结了唐代茶事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曹教授的讲述亲切生动,与听众互动频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讲座采取主讲人讲述与茶器文物展示、茶艺师演示相结合的形式。观众不但可以在现场欣赏古老质朴的茶器,而且还能品尝到不同口感的茶,包括根据唐代煮茶法烹制的加入了盐、姜、葱等佐料的“茶粥”和具有长沙地方特色的烟熏绿茶。
长沙市博物馆“唐茶的味道系列文化活动” 包括唐代茶文化讲座、“茶之旅”、“器之旅”三个部分。接下来的“茶之旅”将邀请公众前往茶叶之乡长沙县金井镇,亲手采摘茶叶,了解茶叶的生长品质与制作方法;“器之旅”将带领市民参观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近距离观察唐代茶器,了解茶器的品类与生产工艺。
(长沙市博物馆 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