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陪您“巧度七夕”

发布日期:2017-09-04

   夏花争艳,鸟语蝉呜,2017年8月26日,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与到馆公众度过了一个别开生面的“七夕节”。

  “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在“节日讲堂”环节,社教老师以《荆楚岁时记》中的选文为切入点,为参加活动的家庭讲述了七夕节悠久的历史、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及丰富多样的节日习俗。人们了解到《荆楚岁时记》是记载古代荆楚地区传统节日的一部著作,也是保存至今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岁时节令习俗的著作,对后世乃至日韩等汉文化圈国家影响非常深远。大家情不自禁地为家乡感到自豪。

  接着大家开始“模拟观测星象”。当社教老师引导大家认识牛郎星和织女星时,不少小朋友激动的说“原来中间真的隔着璀璨的银河呀!”。当大家学习到“牛郎星”的两侧各有一颗较暗的星,三颗星像一根长长的扁担,所以民间传说认为,“牛郎”在扁担的中间,两头挑着他的两个孩子,一直在追赶织女。大家不禁为中国古代先民的丰富的智慧及极具浪漫的想象力所叹服。

  “七夕古文会”环节,社教老师带领给同学们吟颂起描绘七夕景象的一些著名诗篇:“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课堂上顿时书声琅琅,余音绕梁。

  七夕又称为女儿节、乞巧节,源于这一天古代女子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接下来的互动环节,“礼乐学堂”特意为大家准备了最古老的乞巧活动——“穿针乞巧”和“学织女,巧织衣”两个内容,大家以家庭为单位展开比赛,同时发挥想象,一起织起了美丽的“天衣”,活动在大家的欢笑声中圆满结束。

  “巧度七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受到了社会公众的热烈欢迎,大家纷纷表示,“礼乐学堂”系列传统节日体验活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寓教于乐中能引导现代的人们更好地传承光辉灿烂的优秀历史文化。

  (湖北省博物馆 文:张婧;图:陈丹妮)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