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至29日,中国博物馆协会登记著录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智慧博物馆学术交流研讨会在青岛召开。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吴旻,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处处长荣瑞峰,青岛啤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军海,以及百余名来自全国文博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参会。
刘曙光理事长在开幕致辞中充分肯定了登记著录专委会在推动智慧博物馆理论和实践发展、推进博物馆学科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智慧博物馆建设不仅是技术升级的重要方向,更是博物馆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增强社会影响力的战略机遇。他强调专委会要继续推动传统博物馆与行业企业类博物馆协同创新,积极促进博物馆管理与运营模式革新,使博物馆工作更具生机活力。
年会上,专委会成员审议了2024年度工作总结,并研讨了2025年工作计划,进一步明确了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技术应用与人才培养的目标,持续发挥桥梁作用,推动博物馆登记著录工作和博物馆智慧化发展。会上发布了《中国智慧博物馆蓝皮书·2024》入选案例。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副主任、登记著录专委会主任张喆作了《我国博物馆智慧化发展调研(2023-2024)》主题报告,系统梳理了当前博物馆智慧化建设的成果与挑战。
学术研讨会以“基于藏品登记著录数据资源建设的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博物馆智慧化发展的新趋势与新实践。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原副馆长王建平提出对智慧化登记著录标准的思考;沈贵华秘书长展望了人工智能技术驱动下博物馆藏品管理的未来趋势;智慧文博研究院秘书长李世杰探讨了人工智能背景下藏品登记著录发展方向。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青岛啤酒博物馆等机构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智慧化平台建设、AI导览、互动体验等方面的创新成果。
本次研讨会通过专题报告、案例分享与实地研讨的多维形式,为文博行业智慧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彰显了数据要素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中的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