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202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本次会议以“人物类纪念馆的创新力建设”为核心主题,汇聚全国近80家人物类场馆的馆长、行业代表和专家学者,聚焦人物类纪念馆在展览陈列、叙事表达、传播模式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理论探索展开深入研讨。会议通过主旨发言、专题研讨、交流对谈等形式,为推动全国人物类纪念馆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案。
开幕式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云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黎洪伟主持。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唐洪涛在会上致辞,从党史研究角度强调了名人故居作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价值,提出要从深挖精神价值,提升研究高度、协同各方力量,构建共建共享新格局、推动数字化建设等方面持续探索发力。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向义海在会上作视频致辞,强调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上海名人故居的精神内核、文化内涵,打造文旅融合新产品、新场景,尤其是要借助科技赋能,将名人故事、历史记忆转化为可参与、可体验、可互动的鲜活内容,多维度呈现历史记忆、演绎时代精神,让名人故居和人物类博物馆、纪念馆在新时代焕发出全新活力。
在主旨发言环节,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闫建琪以“深化党史人物研究,协同推进人物类纪念馆创新力建设”为题发言,阐述了深化党史人物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为协同推进人物类纪念馆创新力建设提供了打造精品纪念场馆,构建立体展陈、创新宣教模式,提升传播能级的思路借鉴;上海大学教授、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博协亚太地区联盟主席安来顺以“以博物馆核心功能驱动的能力建设”为题,立足博物馆学前沿,从专业视角与多重维度出发,剖析了在博物馆核心功能驱动下的博物馆能力建设,并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学术资源、现代科技等方面提出应对变革能力建设的方法;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书记、馆长薛峰以“用好一大会址红色资源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主题,介绍了中共一大纪念馆在持续强化队伍建设、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方面的创新做法和举措。
会议还设立两场平行论坛,分别围绕“纪念馆展览叙事与表达创新”和“纪念馆传播力升级与文旅融合新范式”展开讨论,汇聚全国行业力量共商实践路径,为人物类纪念馆从 “静态保存” 向 “动态文化传播” 转型提供新思路。
“纪念馆展览叙事与表达创新”论坛由上海韬奋纪念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书记、馆长赵书雷主持。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局长李俊霏,江泽民同志故居管理局副局长钟蕾,中共四大纪念馆副馆长吴毅斌,陈云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范伟成进行交流发言,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万玲,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张勇,广东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副馆长张道有,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副馆长宫洁菁,上海博物馆陈列设计部副主任、副研究馆员袁启明,上海美术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沈弘进行交流对谈。
“纪念馆传播力升级与文旅融合新范式”论坛由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馆长初丹主持。刘少奇故里管理局(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党组书记、局长(馆长)聂勇,中共一大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阮竣,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党委专职副书记尹小彪,李叔同故居纪念馆馆长张堃进行交流发言,朱德故居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亮,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王巍,上海鲁迅纪念馆党总支书记、馆长钟瑞滨,张学良旧居陈列馆副馆长赵菊梅,宏瑞文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武洪进行交流对谈。
学术总结由陈云纪念馆党委委员、副馆长范伟成主持,博物馆头条总编折彦龙,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协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黄洋进行总结发言,分别从行业实践和学术提炼两个维度,进一步梳理会议成果,为人物类场馆的发展趋势创新提供了思路参考。
未来,中国博物馆协会名人故居专业委员会将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锚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围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任务,不断提升管理运作能力与组织活力,开展丰富多样的高质量活动,搭建专业开放的交流平台,使名人故居纪念馆成为推动中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