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期间,由中国博协博物馆学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和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张劲硕领衔,中国博协青年讲学团四位成员共同走进苏州多所学校与博物馆,面向大中小学生和亲子家庭开展文博讲座。

以《如果文物会“说话”:解码浙博镇馆之宝背后的超级故事》为题,蔡琴在江苏省苏州中学带领师生们走近浙江省博物馆的10大镇馆之宝,探索文物背后关于工匠智慧、王朝兴衰、文化交融的历史故事,领略国宝跨越千年的传奇历程。

张劲硕在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带来了题为《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博物学在中国,以及在动博之实践》的讲座,向师生们介绍了中国博物学或博物文化在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的发展,以及国家动物博物馆在博物学启蒙教育方面的探索。

耳朵里的博物馆张鹏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展了题为《诗词里的文物故事》的讲座,通过解读古诗词、带领孩子和家长们走进广阔的古代世界,探访古人的生活,从诗词的角度观赏文物,领略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魅力与古代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的神奇。

浙江大学郑霞走进南京大学前沿科学学院考古文博与中华文明研究院,带来了题为《博物馆数智化:发展逻辑与未来图景》的讲座,向师生们梳理了数字化和数智化的核心差异,回顾博物馆从信息化到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分析新兴技术在转型中的关键作用,并展望未来面向全场景服务的博物馆图景。

苏州博物馆张帆在苏州市立达中学校开展了题为《苏州博物馆的国际朋友圈》的讲座,向师生们介绍了苏州博物馆基于“立江南,观世界”的发展理念,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分享了在文化对话的过程中发生的趣事和案例。

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世杰在西交利物浦大学带来了以《从单片机到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技术服务文博行业二十年》为题的讲座,聚焦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语音导览设备研发,到文博服务大模型训练以及AI无障碍服务,向师生们展示了当代博物馆对于技术应用边界的不断探索。
本次系列讲座主题多元、内容充实,涵盖历史文化、自然科学、国际交流、数字技术等多个方向,受众覆盖全年龄段,充分体现了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在推广素质教育、传播专业知识方面的社会责任与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