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5日,第二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苏州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大会正值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的重要历史节点,是中国博物馆界进一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国内外博物馆学专家学者、文博工作者、特邀代表与媒体记者围绕大会主题,通过开幕式、主旨发言、平行论坛、对话活动、公共讲座等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学术交流研讨,分享创新理念与实践经验,现场研讨深入、氛围热烈,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示了博物馆学科建设水平和守正创新能力。
多项重要学术成果在会上集中发布,包括《博物馆学辞典》中文版、《中国博物馆无障碍建设指南》《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第三辑(13册)等,为博物馆理论研究与实务工作提供了系统而权威的参考。大会共收到投稿300余篇,集中展现了当前我国博物馆学领域的前沿思考与创新方向。


闭幕式上,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蔡琴,博物馆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博物馆党委书记汤世芬,博物馆数智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南京博物院院长王奇志,自然科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自然博物馆馆长李力,分别代表四个平行论坛作总结汇报。各论坛专家学者积极分享学术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建设性观点,为新时代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学术支撑。

闭幕式上正式发布了《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的苏州宣言》。《宣言》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博物馆学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与实践路径,紧扣“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凝聚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共识。《宣言》明确提出以国家使命为导向建设中国特色的博物馆学、加强博物馆研究的学风建设、加强博物馆学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博物馆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四点重要内容。旨在为构建中国特色博物馆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指明方向,标志着我国博物馆学在理论自觉与发展自信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大会期间的6场公共讲座,从专家领衔到青年接续,讲座内容涵盖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学等博物馆业务核心要素,以及博物馆数智化、国际合作等当前发展趋势,成功搭建起博物馆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文博专家场”推出《如果文物会说话:解码“国家宝藏”背后的超级故事》和《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博物学与野生动物保护》,分别由浙江省博物馆蔡琴研究馆员和国家动物博物馆张劲硕馆长主讲。“中国博协青年工作委员会文博青年讲学团场”推出四场专题讲座:耳朵里的博物馆创始人、北京郭守敬纪念馆馆长、全国少工委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常委张鹏带来《诗词里的文物故事》;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仲英青年学者”郑霞带来《博物馆数智化:发展逻辑与未来图景》;苏州博物馆事业发展部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张帆主讲《苏州博物馆的国际朋友圈》;天津恒达文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世杰带来《从单片机到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技术服务文博行业二十年》。讲座覆盖苏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多所院校,惠及广大师生和市民群体。

中国博物馆协会秘书长李金光在总结中表示,“从拙政园到莫奈花园”特展带我们体验东西方园林文化的发展脉络,博物馆之夜昆曲展演让我们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缤纷魅力,苏州地标建筑“东方之门”为我们点亮“博物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愿景,这场精心筹备的学术盛会成为这一时段苏州这座城市的亮点。他强调,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对于推动中国博物馆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号召全国文博工作者以此为契机,加强学术交流与协同合作,共同将大会形成的学术成果转化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繁荣中国博物馆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