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5日,在黑龙江省博物馆枫叶小镇分馆,隆重举行了“黑龙江省枫叶小镇分馆扩建暨古生物化石及熊展”开幕式。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积极提倡建立“总分馆制”,即重点建设总馆,并且通过文化机构调整来建立总馆与下一级博物馆之间的总分馆关系,形成“总馆分馆模式”。其中,总馆的馆藏要多样化,而且要提供研究和资源的服务;总馆为下一级博物馆分配资源,实施业务指导、管理和协调服务;总馆为分馆分配的资源产权仍属于总馆。在“总分馆制”下,博物馆采取统一展览资源、统一服务规范、统一管理系统等,从而实现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布局与形态的创新,进一步推进博物馆体系的建设。
展览第一部分是“丛林总动员之熊出没”特展,共展出12具熊骨架标本、9只熊剥制标本、2只熊塑化标本。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科包括九种:大猫熊(大熊猫)、眼镜熊、棕熊、美洲黑熊、北极熊、亚洲黑熊、阿特拉斯棕熊(约1870年灭绝)、懒熊、马来熊。我国分布有大熊猫、马来熊、棕熊和黑熊四种,具有黑龙江省地域特色的为棕熊和黑熊,它们曾经活跃在黑龙江省茂密的丛林中。
展览第二部分是“远古的统治者”特展,共展出14具古生物化石标本。化石是指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动物和植物等实体化石及其遗迹化石,是进行地球演变、生物进化等研究的最重要资料,是确定地层时代进而寻找矿产资源的重要线索,是研究古代动植物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生态环境的珍贵实物证据,也是探索地球演化史上生物的大批死亡、灭绝事件的最重要实体。研究古生物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上生物发展变化的情况,古代海陆变迁的情况以及地下矿产资源形成的规律。从黑龙江省发现的古生物化石数量来看,白垩纪时期主要以鸭嘴龙属为主,第四纪时期主要以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为主。黑龙江省现已发现东北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化石种类共有67种, 分属于15科34属。
以上两大部分展览是在原有的枫叶小镇分馆“生态生命生存——贝林标本之美洲动物特展”的基础上扩充的陈列展览,为分馆增添了亮点与活力。展馆陈列全部免费对外开放。
至此,黑龙江省博物馆枫叶小镇分馆已初步形成以世界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展、古生物化石展和熊展三大基本陈列为主的自然类博物馆,在普及自然科学知识,宣传、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唤醒公众对自然界的热爱及对保护环境重要意义的认识,为共同推动环境友好型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黑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