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是一位爱读书学习的君主,即使东巡盛京期间,学习也不能有丝毫怠慢。在沈阳故宫就有一处专门供乾隆皇帝读书的地方——文溯阁,它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宁波的天一阁,专为存放《文溯阁四库全书》而建,另有《古今图书集成》也存于阁内。乾隆曾说:“恰于盛京而名此名,更有合周诗所谓溯涧求本之义”。《皇帝在盛京——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文物展》就特别甑选了一批来自于皇帝书房的文具用品。
笔墨纸砚在每一个古代读书人的书房中都能找到,深为文人墨客所珍视,被称作“文房四宝”。但除了常见的“四大主角”——笔墨纸砚外,皇帝的书房里其实还有其他不为人熟知的“小配角”,他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古代书房文具套件。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
笔的朋友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笔架了,文人雅士书画期间构思或小憩时用来搁放毛笔以防止墨汁污损纸张的用具,是古人书案上最不可缺少的文具。笔架的材质多种多样,造型丰富,这次展览中展出的“掐丝珐琅海水双龙笔架”是其中的精品。这不仅仅在于其王冠般华美的造型,更在于其下“乾隆年制”的款样,这就意味着这件宫廷御品曾被乾隆爷所把玩过。配合其双龙出海,“卍”印当空的装饰,整个笔架显得庄严霸气,雍容沉稳,夺人眼球。
墨的朋友叫墨床,出现的时间最晚,清代尤其乾隆年间有广泛的记载。顾名思义,墨床就是放墨的床。古代的墨是固体的一块,需加水用砚台研磨,之后墨会变得湿润,乱放容易玷污他物,因此就需要特别放置。墨床的材质主要是玉和瓷,方便存放与清洗。此次展览中有两件墨床,皆为玉制,分别为枕状和席状,整体古朴大方,淡泊素雅,使人心生宁静。若放上墨,白中有黑,静中有动,暗涵阴阳之理,十分有禅意。
镇纸是纸的朋友,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防止其被风吹起或纸面不平整。由于镇纸对造型没有很大的限制,而且与装饰品类似,因此形状繁多。展览展出的镇纸有三件。“雕双鼠玛瑙镇纸”造型圆润,上雕有双鼠,拥在一起,神态安详,憨态可掬。另外两件分别是“白玉雕螭镇纸”和“蟠螭水晶镇纸”,上都雕有螭。“螭”传说是龙的儿子,没有角,嘴大、肚子能容纳很多水,多被用来装饰建筑的排水口,也常出现在镇纸上。
砚的小伙伴对大家来说比较陌生,它的名字叫水丞,也叫水盂,被称作“文房第五宝”,内盛有水,砚磨墨时加入,也可以用来湿笔。“第五宝”的称号与五行相关。砚为石,石可炼金银,故砚为“金”;纸以草木为原料,属“木”;墨乃松烟熏制,属“火”;笔之毫来自羊兔鼠狼,都以土安身,故属“土”。“四宝”缺水,以盂为水的话,就五行俱全了。这次展出的“掐丝珐琅云龙水丞”造型精致,上有双龙,翱翔云间,双龙相对处有“卍”字结,寓意江山万代。且龙有布雨行云的威能,因此水盂上画云龙纹也与其功用相得益彰。
看过了这四种少为人知的文房之宝,你是不是对古代的书房更有兴趣了呢?快来广州博物馆探寻皇帝书房的秘密吧!
(广州博物馆 林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