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浙江自然博物馆科研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立项资助

发布日期:2015-08-28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结果于8月18日揭晓,经过专家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162433项申请项目中确定了37207项作为本年度资助项目,包括面上项目、重点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等类别。我馆陈水华研究馆员的“中华凤头燕鸥的保护遗传学研究”获得面上项目立项资助,此项目为期4年,研究结果将全面揭示“神话之鸟”中华凤头燕鸥种群发展历史及濒危机制,并提出科学有效的保护策略。

中华凤头燕鸥是目前世界上最濒危的鸟种之一,在世界鸟类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极危物种。自1863年被发现和命名之后,除了少数标本记录和不确定的目击记录,一直很少为人所知,甚至曾有许多鸟类学家相信该鸟种已经灭绝,被誉为“神话之鸟”。  2000年“失踪”63年后在台湾马祖发现8只,引起巨大轰动。目前全球仅在台湾管辖的马祖列岛、浙江的韭山列岛和五峙山列岛存在极小的繁殖种群。

2006年-2008年,陈水华研究馆员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生态及其保护对策研究”,初步掌握了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生态资料,同时也揭示了该珍稀鸟类的种群现状和面临的生存威胁。为了拯救和有效保护这一珍稀物种,2013-2015年,浙江自然博物馆联合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等单位,在韭山列岛实施了中华凤头燕鸥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项目,取得了成功,中华凤头燕鸥种群数量趋于回升,并接近百只大关。

为什么中华凤头燕鸥混群在大凤头燕鸥中繁殖?它们的系统演化关系和成种模式如何?目前已经发现中华凤头燕鸥与大凤头燕鸥是否存在杂交,杂交或者潜在的基因渗入在中华凤头燕鸥群体里是否普遍?为什么中华凤头燕鸥如此稀少,而大凤头燕鸥却相对繁盛?是什么样的进化历史导致两者目前种群数量的悬殊差距?中华凤头燕鸥濒危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太多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陈水华研究馆员领衔的这项科研项目,将与中山大学、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专家合作,探索中华凤头燕鸥遗传与进化的秘密,为中华凤头燕鸥这一极危鸟类的保护和种群恢复带来新的希望。

(浙江自然博物馆 杨佳)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