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神话之鸟”招引繁殖再获成功,种群数量接近百只

发布日期:2015-08-20

2015年8月4日,宁波象山县韭山列岛的一个面积仅2公顷的无人荒岛上,迎来了最热闹的一天,来自浙江自然博物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国际鸟盟、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复旦大学、浙江野鸟会和香港观鸟会等单位的30多名专家、志愿者以及保护区工作人员在岛上开展了燕鸥雏鸟的环志工作。在大家通力合作下,对燕鸥雏鸟进行围捕、测量、带环,最终31只燕鸥幼鸟被顺利环志。这也标志着2015年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项目顺利结束,并再次取得成功。

中华凤头燕鸥又名黑嘴端凤头燕鸥,1861年在印尼东部被首次记录,1937年在我国山东青岛采集到标本后,便了无踪迹,直到63年后的2000年,才在台湾马祖列岛被重新发现。因其极为罕见、踪迹神秘而被誉为“神话之鸟”,全球总数被认为不超过50只,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入极度濒危(CR)物种。该珍稀物种为躲避敌害,习惯混群于数量较大的、与之外形极为相像的大凤头燕鸥中栖息繁殖,台湾马祖列岛、宁波象山韭山列岛和舟山五峙山列岛是中华凤头燕鸥目前在全球已知的三个繁殖地。

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项目始于2013年,由浙江自然博物馆、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象山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国际鸟盟等多家单位联合实施。项目实施当年成功吸引了3000多只大凤头燕鸥和19只中华凤头燕鸥前来栖息,当年至少有1只中华凤头燕鸥幼鸟和600只大凤头燕鸥幼鸟成功飞离。2014年项目再次获得成功,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个体数量创历史新高,达到43只,最后有13只中华凤头燕鸥幼鸟和1000多只大凤头燕鸥雏鸟成功飞离。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项目的成功实施引起了国内外鸟类学家以及动物保护界的高度关注。

2015年是该项目实施的第三年。4月中旬项目组在招引现场开展了栖息地修整、鼠害清除、燕鸥假鸟布设、声音回放设备安装、观测木屋以及生活帐逢搭建等工作。今年除了监测人员在岛上进行为期三个月全天24小时观察监测繁殖种群外,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纪录片摄制组成员也进驻该岛,全程跟踪拍摄中华凤头燕鸥的繁殖及监测过程。经过努力,共吸引52只中华凤头燕鸥和2000多只大凤头燕鸥栖息繁殖,成功繁殖至少16只中华凤头燕鸥幼鸟和1000多只大凤头燕鸥幼鸟。在繁殖末期尝试对少量雏鸟进行环志,为以后常规环志积累经验,进一步掌握中华凤头燕鸥及大凤头燕鸥种群交、迁徙路线以及越冬地的资料,为保护中华凤头燕鸥提供重要依据。

此外,项目组同期也在舟山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中华凤头燕鸥种群人工招引与种群恢复,成功繁育了4只中华凤头燕鸥幼鸟和1500多只大凤头燕鸥幼鸟。参考马祖列岛今年的监测数据,中华凤头燕鸥的种群总数量首次接近百只。同时借助社群吸引技术,将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繁殖群成功分群,避免了“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为该珍稀鸟类的拯救和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