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教育是博物馆服务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博物馆获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博物馆与社区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乃至相互交融的促进关系。今年,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为了切实服务社区、惠及民众,与泉州少林社区、丰泽区致和社工事务所签订共建协议书,与社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2015年7月23日,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把唱童谣、学侨史带到少林社区,成为博物馆进社区第一堂课的主题。博物馆把自身的资源、文化带到社区孩子的暑期课堂上,传播正能量,让他们在审美和娱乐中受到思想的陶冶和精神的感染,并从中受到启迪、获取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方言进行创作和传唱的儿童歌谣,它流行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裔的居住地。它用闽南方言复杂而富有音乐美的韵语和平仄节奏进行创作,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是老百姓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还有一些闽南童谣表现闽南人过台湾、下南洋的历史,记载了两岸人民及华侨多年的艰辛和奋斗。通过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可以让社区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闽南文化和侨史知识,丰富社区的暑期课堂。
“天乌乌,卜落雨,海龙王,卜娶某。……”,“番平若是真好赚,许多人去几回旋……”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童稚的声音,孩子们学的很认真。家长们也非常认同这种方式的学习,既能让孩子们学到闽南话,又能了解侨乡文化。
(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 刘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