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ICOM-China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广东美术馆7-8月展讯

发布日期:2015-07-03

江山·祥云——胡江国画作品巡展·第3站

展期:2015.07.09—07.19

展厅:10、11、12号厅及三楼廊道

江山·祥云——胡江国画作品展,是该展巡展的第三站。此前两次展览分别于2013年在珠海古元美术馆和合肥赖少其艺术馆展出。本次展览共展出胡江先生自2005年以来的精品力作120幅。

胡江,现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暨南大学兼职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胡江的山水画,既吸收了岭南画派关山月、黎雄才注重生活、重于写生的艺术思想,在融入其恩师陈金章秀雅、清新画风的基础上,又融汇了北派山水大师李可染浑厚苍劲的画意及其恩师李宝林沉雄方拙的用笔特点,并逐步形成秀、雅、宏、雄的个人面貌。

此次展出的国画作品中,以胡江的“云”“山”为主题。胡江的云,或浓或淡,或显或隐,或水墨涂抹,都处理得妥帖自然,反映了画家平和的性格和对当今社会安定、祥和的祝福。

胡江山水画中的山,在努力追求一种斧凿味的笔意时,使其作品具有一种体积感的旷野情绪。如《山高水长》组图、《乳源夏日》、《雄峰破晓》组图、《江山叠翠图》及近期创作的《万古丹霞》等传达了画家“江山祥云”的内涵及笔墨随附时代的艺术追求。

怀城——樊枫作品展

展期:2015.07.14—07.26

展厅:1、4号厅

水墨都市绘画的渊源可以上溯久远,如宋元的宫式、城市风俗题材绘画以及明清时期的界画楼台等,是当代中国山水画领域出现的以描绘都市风景为内容的新的绘画表现形式。水墨都市绘画在风景中所蕴含的对都市和人生的热切关注,体现了它对历史积淀而成的城市文明和当代都市人文景观的审美再创造。

樊枫先生始终在接受现代水墨概念的同时,坚守传统文人画的笔墨精髓,并通过地道的文人笔墨去转换城市人文景观,尤其是城市建筑群体的呈现,由此而显现出传统笔墨的现代意味和城市风景的现代视觉文化特征。在90年代中期创作的《绿色家园》,  21世纪初创作的《满庭芳》等作品,沿袭着传统山水画的道路,对技巧、图式等进行探索,画面比较唯美,表现毗邻于城市的自然美景;随后的《欧来欧去》系列用笔墨自由地表达了欧洲城市的景观,笔触飞动灵活;其《都市味象系列》描绘自己生活于其中的城市印象,强化了个性化的面貌,画面完全充斥着铺天盖地的都市生活、城市物象,真正地进入了现代都市水墨。

此次展览由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主办,广东美术馆、武汉市美术家协会、武汉美术馆协办,将展出樊枫水墨都市作品60余幅,其中包括《家春秋》、《欧来欧去》、《都市味象》系列等。

道随悟深——陈永康春华秋实五十周年作品展

展期:2015.07.14—07.26

展厅:2、3号厅

陈永康,广东顺德人,1944年出生于广州。现任广州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民进开明画院副院长、中国中央书画艺术研究院学部委员、广州中国画学会荣誉会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大型美展,多次举办个展以及赴美国讲学。曾与关山月同赴北京为大安门城楼绘制巨幅国画《凤凰花开红似火》。于建国五十周年庆祝典礼,在天安门创作的巨幅国画《岭南荔熟》为人熟知。

陈永康从艺五十载,其绘画之道立于岭南画派的根基,取岭东画派、上海文人画派之长,融入自己的个性与当下的审美趣味创造出自己独有的特点,传统却又具有时代的魅力。其作品用墨赋色富于质感,干湿浓淡,各取其宜;画面构思布局,处处用心,力求创新;师法自然,注重自我对自然的参悟。他笔下的花、鸟、虫、鱼极富生命力,鲜活而生动,妙趣横生。观其画者,有如沐春风之感。这种超越于自然的美,承载着他对个体生命体验,对生活的感悟。

此次于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国画作品约60件,其中不乏《大利丰年》《沁园春》《凤凰花》等巨幅大作。

世界动漫的中国学派——中外动漫艺术大展

展期:2015.07.21-09.04

展厅: 5—9号厅

“中国学派”的概念始创于文学领域,自20世纪50年代被引入动画艺术,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代表涌现了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动画片:1956年由华君武编剧、特伟导演的《骄傲的将军》,从人物造型、动作设计等方面借鉴中国的京剧艺术,成为“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1961年以齐白石绘画为蓝本的短片《小蝌蚪找妈妈》和1963年由李可染中国画作品《牧童》衍生而来的《牧笛》为代表的水墨动画,树立了“中国学派”的写意标杆;1964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大闹天宫》,时长114分钟,使中国动画由短片向叙事性长片过渡,成为中国动画的时代巅峰……这些作品不仅使中国动画跨越了学习美国、模仿苏联的初始阶段,构建了寻求自身发展的基本框架,还以鲜明的民族风格在世界动漫史中留下精彩的篇章,并在20世纪中期扮演着先驱的角色。事实上,“中国学派”动漫艺术的本质,即是中国动画的民族化进程。这种鲜明的民族化创作倾向不仅因题材、艺术手法对中国古典文学、戏剧、民间艺术的借鉴,在视觉语言上脱颖而出;更以“情”“景”交融的境界追求和“文以载道”的美学精神贯穿始终,形成了其他民族动画不可比拟的艺术特质。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浸淫于传统文化元素和艺术性探索的中国动画经历了文革十年的发展中断,失去了计划经济的庇护,便不可避免地在世界动漫体系中日渐式微。时至今日,中国动画能否与市场形成一种完善的生存机制?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国学派”与世界动漫究竟构成了怎样的一种关系,今天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学派”在今天能否再度引导中国动画的崛起,亦或是作为一种经典的借鉴?这种借鉴或许不仅仅是对“民族化”路线的再度引用,更是对于立足于世界动漫格局的方法论的回顾、总结与创新。基于这些问题,广东美术馆与中国美协动漫艺委会联合筹备了此次“世界动漫的中国学派——中外动漫艺术大展”,追踪溯源地从新中国以来的连环画开始,通过400余件动漫手稿、雕塑和百余部中外经典动画影片,以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动漫的学术背景为观照,尽可能完整地呈现“中国学派”的基本样貌,力图为中国动漫艺术的发展揭示新的可能。

回到元初——姬子水墨作品展

展期:2015.07.24-08.09

展厅:10、11、12号厅

姬子,原名王云山,1942年生,河北宣化人。研究山水绘画迄今五十多年。

姬子之作,千岩万壑,低昂聚散,叠岭层峦,峥嵘各异,彰显出北宋山水深遂时空的风尚,磅礴雄厚,气象万千。然而,姬子先生并不满足于此,他比宋人更进一步,将山水之澎湃与星际之玄空融合在一起。于是,重叠的山峦在浩瀚神秘的星际中变得含混却不夹杂任何世俗的气息,瞬间让人遁入没有参照的时空。也许,这就是姬子先生所提倡的“水墨无相”,即让山水追溯回“元初”,回到对“道”的观照之上。纵观当下艺术氛围,姬子先生的艺术实践算得上是混沌造势中的清澈星际,其作品并非仅仅纠结于笔墨形式语言,而是重于在开拓的艺术观念及思想所指下,追求超越世俗空间的精神感悟,以使艺术回归元初本体,直抵生命的终极追问。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