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6日下午,来自美国、法国、新加坡、日本及港澳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三十多名海外语言学者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近二十名大陆学者,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藏经楼会议室与杜甫草堂博物馆全体研究人员就“唐诗语言艺术与文化”主题进行了座谈与交流,气氛活跃热烈。
座谈会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副馆长方伟主持,《杜甫研究学刊》副主编、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副馆长王飞研究员致欢迎辞。会上,美国密歇根大学语言学系端木三教授、香港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朱晓农教授、台湾政治大学竺家宁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冯胜利等教授均作了发言和讲话。台湾政治大学竺家宁教授发言说:“唐诗是中国文学的巅峰,而杜诗则是唐诗的巅峰。”著名语言学家冯胜利教授在会场情不自禁地高声朗诵了杜甫的诗歌《曲江二首》(其一)。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杨亦鸣教授则风趣地说:“杜甫虽落魄,但仍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这样悲天悯人的诗句,现在我们这些专家学者的生活是越来越好,应该多想想那些衣食堪忧,住无庇所的人,多些悯人怀事的情怀才好。”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海内外华人心中的圣地,诗圣杜甫是众多海外学者心中的楷模与偶像,尤其是杜甫诗歌创作高妙的语言艺术,更是令人难以企及。在2000年,杜诗《可惜》登上了荷兰莱顿的诗墙,上面写着:“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此意陶潜解,吾生后汝期。”尤能让世界人民体会到中国诗歌的韵味。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学研究,他尤其喜爱杜甫,他的《杜甫私记》是他多年来研究杜甫的成果体现。这些都说明了杜甫不仅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座谈会最后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汪燕岗教授热情洋溢的总结辞中结束。
座谈会结束后,专家学者们参观了杜甫草堂,对杜甫草堂博物馆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与杜甫研究给以了极高的评价和赞赏。此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不仅让专家学者们领略到了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诗意魅力,而且促进和推动了杜甫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也为海内外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学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