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长沙简牍博物馆邀请台湾“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院士邢义田先生来馆学术交流。长沙简牍博物馆宋少华研究员及主要业务人员共聚一堂,探索交流。
大家就简牍书信内容、简牍书写姿势、简牍材质、简牍科技保护的技术、简牍整理出版的思路等展开热烈而欢乐的讨论,这是一次经验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学艺的互促。
在简牍书信内容方面,根据简牍书信字体的差异,邢先生认为简牍书信书写时应有授写者与书写者的差异,此观点与长沙简牍博物馆博士杨芬女士观点不谋而合。
在简牍书写姿势方面,他说明了左手执简右手执笔这种方式外,还有凭几书写的方式。他认为根据“刀笔吏”书写任务、书写范围、书写要求的史实,后一种方式应该是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长沙简牍博物馆研究员宋少华先生也提供了一些佐证问题,如帛书书写的问题,等等。大家在讨论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讨论气氛持续高涨。针对简牍书写姿势,邢先生将于5月30日为大家带来题为《没有桌椅,怎么写字?——对中国古代书写姿势的再思考》,详细讲述他的研究成果。
在简牍材质方面,邢先生详细询问了长沙简牍博物馆简牍材质来源地,工作人员介绍了相关情况,并带邢先生实地参观了载种在长沙简牍博物馆周边的各种竹木,邢先生建议我们可以根据自身优势,加强实验定量分析,使相关问题得到确证。
在简牍整理出版方面,大家分享了两种思路:一种是边整理边出版,一种是先整理再总体出版。两种思路各有利弊,前者能以最快速度共享出土文物的成果,后者经整理者根据内容编排后,更方便具体研究。
此外,邢先生还参观了长沙简牍博物馆基本陈列和简牍库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该馆的陈列内容、文创产品、文物保护等提供了意见建议,该馆的讲解员、库房保管员也请教了邢先生相关问题,解开了工作中发现的一些疑问。无论是参观还是座谈,邢先生总是饱含谦卑仁和的态度,感谢该馆的组织和安排,也对该馆的工作赞不绝口,“你们真是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