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10月18日,《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重新向公众开放,同日开放的还有重新布展的《湖北谘议局史迹陈列》。史学家冯天瑜先生,以及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的近代史专家,有关领导、湖北文博界专家、辛亥志士后裔、文物捐赠者代表等嘉宾出席开展仪式。
仪式上,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肯定了该馆完整保护旧址和举办基本陈列的成绩,圆了多年的红楼(该馆所依托的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俗称红楼)梦。史学家、该馆名誉馆长章开沅回顾了该馆筚路蓝缕创办的历程,寄语前来参观的青年人,“继承首义魂,实现中国梦”。
《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之一,重新布展后面积由此前的1200平米扩大到2400平米。内容结构分为风动汉上、武昌首义、走向共和、复兴之光四个部分,以文物、历史图片为主干,辅以艺术与科技展品,全景式地展示了武昌起义的背景、经过、结局与影响,讴歌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业,揭示和弘扬了湖北辛亥首义志士“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湖北谘议局史迹陈列》,则复原展示了湖北谘议局的历史格局与风貌,有助于加深对辛亥革命背景以及红楼历史沿革的认识。
重新推出的《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以主题突出武昌首义,展品突出文物为最大的特色。600件展品中珍贵文物就有200多件。其中,鄂军都督府司法部副部长彭汉遗赠送孙中山瓷花盆,孙中山题“博爱”横批,记述黄兴家世的《经铿黄氏家谱》,黎元洪题“得天独厚”横披,熊秉坤“勋五位”证书、证章,向海潜文虎章,黄祯祥血衣等馆藏精品,集中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孙中山原音、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余诚日记、共和纪念石鼓、大汉报、鄂军教导团徽章、1906年美国产的卢汉铁路铁轨等珍品,则是初次面世。此外,还增设了吸引青少年互动的新技术装置和让观众体验首义之夜紧张壮烈的3D影视等。
《为天下先——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史迹陈列》和《湖北谘议局史迹陈列》的重新布展,标志着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的建设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两个陈列与布置于旧址主楼的《鄂军都督府旧址复原陈列》一起,构成了该馆完整的展示体系。可以预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将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