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8日上午,“发现湖北——北京大学第七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湖北线”开营仪式在湖北省博物馆编钟演奏厅举行。来自全国19个省、直辖市的93所重点中学的130名中学生、5位中学历史老师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19名师生参加了开营仪式,其中湖北省有4所中学的4名学生参加了本次夏令营。湖北省文物局局长黎朝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院长杭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常务副馆所长万全文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营仪式。仪式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雷兴山主持。
作为本次考古夏令营的总领队,雷兴山教授首先致辞,他向营员、来宾和师生们表示欢迎,向大家简要介绍了本次夏令营的基本情况并表达了对本届夏令营的殷切期望。
杭侃院长代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对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向支持北大考古夏令营的湖北省的领导和同行表示感谢。他生动地讲述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刘绪老师 “误入此路,坚守此生”的故事,认为考古是一项为能够其他研究提供基础、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依据的重要学科,指出不管大家将来是否学习考古专业,夏令营都将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也会对未来的考古事业有所帮助。
黎朝斌局长首先对各位营员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夏令营走进湖北。“学不学考古不重要,了解湖北才重要,”他指出:湖北地理位置得中独厚,一条汉江水自西北向东南将长江与黄河流域相贯通。其次,湖北文物资源极其丰富,这里是楚文化的中心区域,也是远古人类的起源地。黎局长希望同学们能克服盛夏炎热的天气,在活动中学习愉快,身体健康,并预祝本次夏令营取得圆满成功。
方勤馆长对各位小营员和老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夏令营营员们简单介绍了湖北悠久的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以及近年来考古与文物保护工作的最新成就。希望能够通过夏令营增进同学们对湖北人文历史的了解和对考古的认识。方勤馆长指出,同学们十分幸运,有机会在北京大学老师同学的带领下近距离地感受考古。无论大家将来是否从事考古行业,都可以从这次夏令营中感受考古的魅力,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体会考古人的精神。
来自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的韦曦同学和来自广东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黄永友老师分别代表参加考古夏令营的中学历史老师和学生发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楠代表带队老师发言。
现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大三学生,并在此次夏令营中担任志愿者的何康同学代表老营员发言,与大家分享了自己亲身参与夏令营的经历和体会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前主任徐天进老师,在最后的发言中总结道,考古不只是象牙塔中的学问,只有让更多的公众真正了解和喜欢考古,中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得以保护,并永远传承下去。而广大的中学生,既是未来优秀的考古学家,也是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生力军。
在热烈的气氛当中,杭侃院长和孟华平副馆所长共同为本届考古夏令营授旗。
在开营仪式后,专家为营员们举行了两场学术讲座。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张弛教授以《初识考古学》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考古学发展的简要历史、考古学研究中的地层学与类型学两大基本方法、考古学文化等概念和许多最新的研究技术手段,并举出实例向大家展示考古学家是怎样运用这些方法来认识古代社会的,为同学们接下来的田野实践和博物馆参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孟华平副馆所长做了主题为“湖北考古概况”的专题报告,详细介绍了湖北省考古发现与研究的历史,近年湖北省内的几处重要发现和相关研究,许多都是近年来最新的研究成果。两场讲座在让久居书斋的营员们大开眼界,思路也活跃了起来,营员们很珍惜提问的机会纷纷积极发言。
第七届考古夏令营湖北线是由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共同举办。继开营仪式和开营学术讲座之后,夏令营将于7月29日正式开始系列考察活动,整个夏令营活动将持续到8月5日结束。在接下来的8天里,营员们将有机会到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遗址博物馆、随州博物馆、荆州博物馆等多处反映湖北历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及大冶铜绿山、黄陂盘龙城、熊家冢、楚纪南城等重要的考古遗址参观学习,并将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在纪南镇关坪村高家草场墓地、郢城镇五台村吴家墓地、纪南镇三红村七星堰墓地亲自拿起手铲,体验真实的田野考古工作。在夏令营活动结束之时,将根据营员在活动期间的表现和适当形式的笔试对营员进行考核,优秀营员将获得参加2015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