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浙江自然博物馆成功承办了第五届“恐龙蛋与恐龙宝宝”国际学术讨论会,此会议以“恐龙宝宝与恐龙蛋”为主题,关注全球相关研究的新发现和新进展,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西班牙、日本和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共6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其间举办了学术报告,并组织参观了中国蛋化石特展和浙江自然博物馆常设展览,会前和会后还组织参会者到浙江长兴、天台和东阳等地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
近日,英国国际古生物杂志《历史生物学》(Historical Biology)特为此次会议免费出版了论文专辑(26卷第2期)。
《历史生物学》杂志由泰勒弗朗西斯集团(Taylor & Francis Group)出版,2012年影响因子为1.194。该杂志涵盖古生理学、古行为学、古地理学、演化过程和模式、分子古生物学、生物灭绝、埋藏学以及与古生物相关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方面的论文。该杂志被AGORA、OARE 和 SCOPUS等数据库索引。
该论文集共录用1篇概述和11篇研究论文。严洪明馆长、金幸生博士和郑文杰等为特辑撰写了概述,介绍学术会议的主要情况,以及浙江自然博物馆为配合学术会议所举办的特别展:“恐龙宝宝回家了——中国蛋化石特展”。
11篇录用论文中,浙江自然博物馆专业人员参与研究的论文有4篇,2篇是金幸生博士参与的关于浙江恐龙蛋的论文,2篇是郑文杰和金幸生博士参与的关于恐龙宝宝的论文。
一是根据恐龙蛋的变形来判断该恐龙蛋在野外时的上下方位。该方法是根据在浙江省内野外原地埋藏的恐龙蛋分析而得到的结果,为其他没有原始埋藏数据的恐龙蛋标本提供了很好的判断上下方位的方法。二是对浙江天台发现圆形蛋的总结。浙江天台是浙江省最早发现恐龙蛋的地方,到目前为止发现了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其中圆形蛋最为丰富的,本论文第一次较全面地总结了天台的圆形蛋标本。三是关于一幼年薄氏龙(禽龙类)化石标本,论文首次报道了亚洲发现的较完整的基干禽龙类幼体标本。该恐龙全长小于50 cm(成年薄氏龙体长可达3 m),是非常稀有的幼体禽龙标本。本次研究通过微观骨组织学不仅确认该个体未成年,而且确认年龄还不足一岁。该标本的研究对于恐龙的个体发育和分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四是关于一较为完整的幼年云南龙化石标本,论文通过对标本的详细描述,并与其他不同年龄段云南龙进行对比,揭示了一些云南龙的生长发育变化。另外通过详细的支序系统学分析,对基干蜥脚形类的系统发育有新的认识。
(浙江自然博物馆 郑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