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上午,“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闻发布会在新疆博物馆隆重举行。发布会由新疆自治区文化厅党组成员、文物局局长盛春寿主持,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姚晓君,新疆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厅长穆合塔尔·买合苏提,新疆自治区文物古迹保护中心主任、申遗工作办公室主任梁涛等出席发布会。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作为丝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疆的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等六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改变了新疆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交汇地却无世界遗产的局面。
梁涛主任详细介绍了新疆六处遗产点概况和新疆自治区申遗的主要工作,并阐释了丝路申遗成功的重要意义。他说,新疆是丝绸之路的天山廊道,对丝绸之路的繁荣畅通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申遗项目涉及的新疆六个遗产地分布在天山南北,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曾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
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新疆申遗工作,在组织领导、人员机构建设、经费安排、技术支持上给予重点倾斜。自2006年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启动以来,统一部署、积极推进,于2007年成立了新疆自治区申遗工作领导小组,同时,组织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业务骨干组成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具体开展申遗工作。在这些年申遗工作的过程中,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新疆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艾尔肯·吐尼亚孜,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姚晓君先后对六个遗产地进行现场调研,召集相关部门听取工作汇报;自治区文化厅党组书记任华、厅长穆合塔尔·买合苏提及自治区文物局局长盛春寿等多次到现场检查指导,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今天,丝绸之路申遗成功,自治区人民政府将恪守《世界遗产公约》及其《操作指南》的国际准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继续为丝绸之路珍贵文化遗产提供最好的保护,并继续团结各方力量,进一步巩固跨地区跨行业对话和协调机制,深入探讨巨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利用模式,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次绽放灿烂的光彩。
(新疆博物馆 侯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