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ICOM-China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儿童节推荐︱让孩子们爱上博物馆

发布日期:2014-06-06

“我对整个博物馆里的一切熟悉得就像背一本书一样。我们那个名叫艾格莱丁格小姐的老师差不多每星期六都带我们去。有时候我们去看动物,有时候看古代印第安人做的一些玩艺儿。陶器、草篮以及类似的玩艺儿。我只要一想起这事,心里就非常高兴。连现在也这样。”——《麦田里的守望者》

在国外,博物馆是熟悉、休闲、大众的场所;在中国,博物馆对大多数人来说是陌生、遥远、枯燥的代名词,特别是对中国孩子而言,博物馆不如儿童乐园受欢迎。其实,孩子们是凝重的博物馆里灵动的音符。历史和经典若不能从孩子们身上涓涓流淌,若干年后,博物馆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因此,呼唤博物馆意识,让孩子们在严肃的博物馆自由地体验生活,让博物馆成为使孩子们保有良好品行的重要教育资源,让博物馆成为孩子们终生学习的场所,简而言之,是让孩子们爱上博物馆。

辽博展厅里,一位母亲抱着4岁的儿子看丰子恺的漫画,小孩子在《种瓜得瓜》这幅作品前咯咯笑了起来,“妈妈,那个姐姐和哥哥抱个大西瓜!”孩子的童言无忌让周围的观众会心一笑,随后,这位年轻的母亲又带着孩子在绘画角完成了《种瓜得瓜》的巧手填色,小男孩儿拿着作品蹦蹦跳跳地离开了。就是这样简单的一幕,让我们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感动、欣慰,看到了未来的希望。

走出书本 还孩子原始创造力的空间

在国外,孩子们是博物馆里最动人的风景,让孩子在博物馆里接受教育是学校和家长的共识,是值得我们中国的学校和家长深深思考的。很多人会问,让孩子到博物馆参观有什么意义?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给出这样的回答:博物馆是一座知识的宝库,能够把书本上的枯燥文化变得立体鲜活,孩子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展览观看,既可以开阔视野,又可以培养创造力;博物馆也是一座互动乐园,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与家长就像朋友一样,有了更深的交流,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博物馆也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良师益友,这一点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要让孩子定期参观博物馆,其实我们的目的并不是要刻意学习什么,有时候往往潜移默化的影响比知识性的灌输更有意义,把参观博物馆当成一种生活习惯,是提高全民素养的一种良好途径。

一位在博物馆工作二十年的母亲讲述了自己的亲身感悟,她经常带女儿来博物馆参观,有一次不满六岁的女儿听完“辽河文明展”讲解后,对磨制石器产生很大兴趣,回家后就和小伙伴捡了几块扁平的石头在墙角来回摩擦,并用这些自己加工过的石头砍树叶,砍树枝,模仿原始人劳动。做母亲的没想到一次简单的参观会给孩子留下如此深的印象,竟然激发了孩子动手创造的能力,从那次以后,这个小姑娘成了博物馆的常客,在小学、初中的课外知识竞赛中总能拔得头筹,母亲认为孩子多方面知识的积累不是单纯依靠书本,而与在博物馆中所学是分不开的。

博物馆之于儿童,是走进历史、发现艺术的宝库,是学校教育之外的重要补充。在辽博当了六年志愿者的一名退休教师认为,博物馆不是一个只来一次的地方,而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场所。因为这里收集了人类的记忆,珍藏着民族的灵魂,抵御着岁月的剥蚀,我们要带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感走进博物馆。我们之前的一代人没能很好地关注过博物馆,正值青少年的一代需要关注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因为博物馆能带给孩子们一生的启示。

摆脱刻板 玩转博物馆的学习之道

相信很多爸爸妈妈会将博物馆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用“知识的殿堂,艺术的海洋”这样的词语去形容它,因此总会有这样的想法,要带孩子去博物馆接受知识的熏陶、艺术的洗礼,真的是这样吗?就拿辽博基本陈列“辽河文明”来说,如果单纯让小孩子听讲解,看文物,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往往还会让孩子们反感。比如观赏玉猪龙这件文物,大人们可能会关注这件文物的来历,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有什么特殊意义,它的工艺如何,等等;而小孩子往往被玉猪龙的造型所吸引,它为什么叫玉猪龙?是因为长得既像猪,又像龙吗?它容易被摔碎吗?不要以为孩子的问题好笑,其实我们在博物馆里是要让孩子们去打开眼睛和打开思路尽情去想的,培养他们对博物馆的认知。只要博物馆里的文物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就可以了,兴趣之外,至于那些历史知识、文化知识,那是要在自己长大之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整理的,或者是在自己意识到这些东西,对博物馆有了感受之后去做的事情。

如何游览博物馆?马馆长给出这样的回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博物馆;参观时间不宜过长,孩子的注意力有限;尽量避开旅游的黄金期,选择人流平稳的时间段;大型的、综合性的博物馆可分成几次来参观,绝不要强求,重要的是保持孩子的参观热情;参观之前,家长或者学校老师应该做一些功课,适当引导孩子。”“很多国内大型博物馆专门编制有一套适合青少年的讲解词,有助于孩子们理解展览内容,”从事社教工作多年的讲解员说“家长带孩子参观之前,可以打印一些重点展品的局部放大图,制作成带有器物一角或一个花纹图样的寻宝卡,让孩子们在参观中动起来,让他们随性地在博物馆‘畅游’。”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孩子们对博物馆充满兴趣,才能爱上博物馆,进而受益一生。

馆长寄语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祝愿小朋友们节日快乐!希望你们能够经常走进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在知识的海洋里茁壮成长,永葆一份纯真和快乐!——辽宁省博物馆馆长  马宝杰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