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23日,在黑龙江省博物馆一楼阳光大厅隆重举行黑龙江省博物馆“黑土地上迎新春 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哈尔滨市南岗区政协文史组的十余位委员也参加了本次活动。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俗文化传统,向观众呈现出丰富多样、凸显民族文化、具有龙江特色的春节文化盛宴,营造欢乐喜庆、文明祥和、温馨和谐的节日气氛,省博物馆在当天一并举行多项活动,包括《年俗——马年民俗展览》开幕式;春联、福字现场书写及木版年画现场制作并免费赠送活动启动仪式;第四届手工彩灯作品的征集、展示及评比活动启动仪式;猜灯谜、送福字、送文化纪念品启动仪式;卡通马具现场表演;展示手工剪纸、手工糖人、手工爆米花及制作棉花糖和糖葫芦等传统民俗技艺。
《年俗——马年民俗展览》将“小年、春节、元宵节以及二月二”这四个传统民俗节日分为“小年来到 扫尘祭灶”“除夕守岁 恭贺新春”“火树银花 欢聚元宵”“神龙抬头 春满人间”四个单元,作为春节期间民俗展的四期展览逐一为龙江观众呈现。展览向观众介绍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春节的由来、演变和发展历程,展现丰富多彩的春节民俗文化习俗与各类珍贵的春节文化藏品;同时,辅以大量的相关民俗节日图片、展板、画作和文字叙述,让观众从平实氛围中感受节日、从生活点滴中发掘传统,更深刻地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与意义。
为贯彻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彰显省博物馆“服务民生、服务大众”的办馆宗旨,省博物馆于活动当天邀请到众多国内知名书法家在阳光大厅现场为观众书写春联。而由省博物馆相关科室专业人员原创的龙江木版年画也与观众见面。作为节日的装饰品,年画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更是成为了反映中国民间生活的百科全书。省博物馆此次充分利用木版年画,向广大观众展示龙江八大怪中的三怪:“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和“养活孩子吊起来”,此举既是省博物馆文化民生工作的夯实,又是对民族民俗节日全方位、多角度的诠释,更是在深入挖掘与展示民俗节日文化内涵与魅力,让观众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值得一提的是,省博物馆原创木版年画已于2013年申请专利,这也更好地保护了我省的地方文化。
今年是省博物馆举办手工花灯评选赛的第四年。省博物馆对本次花灯评选赛制定了严格的评比规则并专门成立花灯评审组。本着“必须由本人手工制作、突出吉祥喜庆主题”这一评审原则,评审组将对全部花灯进行编号及细致筛选,并印制了大量选票。在公开展示期间,观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每盏花灯进行投票评选,以保证整个评选活动公开、公平、公正。同时,省博物馆为答谢社会各界团体及人士对本次花灯展示活动的大力支持,将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及丰富的奖品。与前三届手工花灯评比活动相比,本次花灯比赛在观众的参与热度、广度及参展花灯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均有令人惊喜的进步,充分说明了省博物馆2013年在社会影响力和号召力等方面所取得的长足进步。
为更好地增加本次活动的趣味性、参与性、知识性,博物馆在活动期间特开辟灯谜专区,并由相关科室工作人员对灯谜进行搜集整理及打印工作,以保证活动期间灯谜的更新率,让观众每天来博物馆都有新的乐趣,并更好地融入到活动当中。对于猜出灯谜答案的观众,博物馆也会发送文化纪念品以兹鼓励,宣教人员也于同一时间送“福”字到万家。同时,为更好地展示我国民间部分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博物馆通过各种方法寻找各类民间手工技艺传承人,并于活动当天在一楼阳光大厅为观众展示手工剪纸、手工糖人、手工爆米花及制作棉花糖和糖葫芦等传统民俗技艺。此外,博物馆将于每周六上午十点与下午两点会为观众表演“龙博剧社”自编自导的舞台剧《当财神爷遇上圣诞老人》。相信,在省博物馆工作人员数次的精心排演下,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激情碰撞下,定会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享受。
为让广大观众有足够的时间品味多样的文化大餐,在博物馆里过文化大年,省博物馆做了大量精心准备,本部及群力分馆均取消法定假日,坚持春节期间免费开放。馆内的诸多服务项目,如龙博文物艺术品交流中心、文物司法鉴定所、文博斋旗下的文博斋书店、游客服务中心和快客热饮店也会坚持上岗,力争以最全面、最周到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
春节是一个家庭的节日,是一个民族的节日,它是千百年来民族优秀文化的积淀,是美好愿望的衷心寄托,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民族凝聚力、民族情感的依托。古往今来,春节始终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华夏人,可以说,春节是华夏民族的一个记忆。自2010年以来,黑龙江省博物馆一直坚持春节期间举办“黑土地上迎新春 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其目的就是在不断重复民族记忆时,传承文化、传承经典。同时,省博物馆也希望,以自身为基础、为平台,利用展览活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