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武林文博讲坛”讲述造币技术的革新

发布日期:2013-12-03

11月27日下午,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报告厅,一场由浙江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李小萍女士带来的名为“造币技术的革新——中国近代机制币”的专题讲座吸引了众多听众到场前来,现场座无虚席、热闹非凡。此次讲座也是“武林文博讲坛”之泉林剪影系列讲座的第三讲。

说到中国钱币历史中的近代机制币,最让人们熟悉的莫过于人们口中常提到的“袁大头”。事实上,“袁大头”仅是中国近代机制币历史中的一小部分,中国近代机制币的背后还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明朝中后期,随着东方新航线的开辟,中西海上交通日趋繁荣。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商人相继来到中国,他们带着满船的银元来购买中国的茶叶、生丝和瓷器等,同时也换回中国的银锭或生银。整齐划一、以枚计算、方便交易的外国银元逐渐充斥中国的商品交易市场。这种危急的情况使得中国朝野有识之士莫不忧心如焚,纷纷提议改革币制,主张自铸银元。张之洞任两广总督期间,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二月奏准在广州筹办“广东钱局”。他向英国伯明罕喜敦造币厂订购全套造币机器,聘请外籍技师,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始制造广东光绪银币,光绪十六年(1890年)流通市场。新银元计有五种,币面钤“光绪元宝”四字,外围上钤“广东省造”,下钤面值;背面钤龙纹及英文地名面值。这是官铸银元的开始,也是“龙洋”的起源。遂由清政府下令,作为中国的法定货币,所有完纳钱粮、关税、厘捐等,均得使用此项银币。这就是中国近代机器制造货币的开始。

李老师在讲座中借用大量的实物图片,向在场的听众耐心、细致地讲述了中国近代金银铜币的诞生及发展历史,让在场的听众对近代机制币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制造工艺以及时代特征都有了鲜明的认识。同时,李老师还利用自身丰富的钱币鉴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向现场的听众讲解了这类钱币的鉴定和收藏的常识,使得在讲座结束后,许多听众都上前和李老师交流起了鉴定和收藏的心得与体会,甚至还有听众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钱币实物想让李老师帮忙鉴定一下,李老师都耐心地一一做了答复,这让大家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讲座取得了圆满成功。

(浙江省博物馆 文/乐骏 图/鲍亦鸥)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