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报告厅,“武林文博讲坛”特别邀请了来自中国美术学院的艺术鉴赏专业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何鸿老师前来,为听众带来了题为“吴昌硕与金石文化”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是“武林文博讲坛”之“书画艺苑”系列的第四讲。
吴昌硕,原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浙江安吉人。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少年时他因受其父熏陶,喜爱作书、刻印。他的篆刻从“浙派”入手,后专攻汉印。他的篆刻上取鼎彝,下挹秦汉,创造性地以“出锋钝角”的刻刀,将切、冲两种刀法相结合治印。所以他的篆刻作品,能在秀丽处显苍劲,流畅处见厚朴,往往在不经意中见功力。作为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足见吴昌硕在篆刻艺术方面的成就,对金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何老师在讲座中独辟蹊径,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出发,探讨、讲述了吴昌硕及其所体现的金石文化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讲座以物见史、又以史见人,更由人深入至人心、人性,充满了哲学思考,引人深思。
讲座吸引了社会听众及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百余人到场,现场就像是把美院的课堂搬到了博物馆,有人凝神静气,有人埋头笔记,加之不时的提问与互动,使得讲座场面十分知性和热烈,让人沉浸其中。讲座结束后许多听众仍意犹未尽,纷纷上前簇拥着何老师,或讨教问题,或交流心得。讲座得到到场听众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浙江省博物馆 文/吴琳琳 图/乐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