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展现我国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袁运甫先生艺术成果的《从西湖到紫禁城——袁运甫艺术作品展》在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浙江西湖美术馆隆重开幕。
袁运甫先生曾于1949年至195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求学,曾得到林风眠、倪贻德、庞薰琹、雷圭元、吴大羽、关良、彦涵等教授的直接教导。可以这样理解,袁先生艺术之路的起始,是与美丽的西子湖分不开的。
1953年国家教育机构院系调整,袁运甫随部分系科从国立艺专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又受到张光宇、张仃、董希文、李可染等教授的悉心指教。南北两大学术重镇在艺术理念和学风上的追求,使他从青年时代即受到多方面的艺术滋养,特别是在对中国传统、民族民间艺术与西方艺术两大系统的比较研究中,建立了较为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认知。正是这些全面的修养和认知使得袁运甫先生无论是在西画创作,还是在中国画研究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世纪50年代,袁先生开始了他的西画创作。他以西方印象主义对科学的光色认知为起点,自然融入了中国年画、敦煌壁画以主观色彩为特征的表现方法,展现了他对现代中国色彩学的特殊理解和表达,是中国传统色彩审美经验、中国现代生活和西方印象主义绘画方式的自然融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袁运甫将中国民族传统审美情感和本土民间艺术的色彩学,注入到他几十年创作的数百张水粉画作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色彩审美精神。
从20世纪60年代起,袁先生潜心研究中国画的革新问题。他以墨为基础,彩为载体,将他对西画创作实践中得到的色彩学经验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技巧及现代艺术的表现方法相结合,展现了风格独特的中国彩墨画艺术。在如何继承传统的问题上,他认为过去我们较多关注了中国传统文人画这一块,欠缺对于大量的宗教庙堂壁画、民间艺术的研究,而这一块的艺术充溢着自由的生生活力,也许可以成为中国画艺术现代性转型的敲门砖。为此他做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并在中国画的题材、画面章法构成、墨与色的研究上,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推进了中国水墨画艺术的现代性发展。
袁运甫先生此次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展览,涵盖了他六十余年间的创作精选,这些作品记录了老艺术家为中国艺术的现代化所作出的艰辛努力。这些极富价值的艺术成果,让我们有机会仔细品味时代留给我们的浓厚香醇,领略老一代人顽强进取、锲而不舍的文化意志。相信本次展览会让前来的观众沉醉于袁先生为我们营造的美轮美奂的艺术境界之中。
展览至11月7日止,欢迎广大观众朋友前来参观。
(浙江省博物馆 乐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