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最早的保健卫生节,不仅包含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意义,还赋予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等诸多文化内涵。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上午,25组亲子家庭团队来到长沙市博物馆,聆听端午小故事、缝香包、包粽子、吟诵《离骚》,体验了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趣味和浓浓情意的传统佳节。
活动在感人的端午小故事中开场。通过视频与故事讲述大家深深记住了汨罗江畔的爱国诗人屈原。接下来是香包制作环节。香包在中国已有约3000年历史,里面填充丁香、雄黄、艾叶末、霍香、苍术等中药材粉末,外面装饰各种造型,美观又兼具保健功效,是端午节馈赠的佳品。小朋友们兴奋地穿针引线,缝制起香包。看似容易的香包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关键时刻,还得找爸爸妈妈求助。制作完毕,家长将寓意平安的香包佩戴在孩子胸前,小朋友们给家长回以深深的拥抱与感谢。现场萦绕起一片浓浓的亲情。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粽子是汉族最具端午节传统意蕴的食品。传说早年百姓为避免鱼虾吞食屈原的身体而特意制作投入江中的。闻到粽叶清香的小朋友们早已经等不及了,是的,激动人心的包粽子环节到了。两片粽叶,灌进一把糯米,用筷子来回戳紧米粒,裹成三角或者四角形,再用绳子系紧,一只粽子就包好了。这个环节现场的奶奶们最拿手。小朋友们兴奋地跃跃欲试,甚至还比起了谁包的多,谁包的好看。活动最后在《离骚》片段的齐诵中结束。
端午的传统习俗还有很多,比如挂艾叶,点雄黄等。长沙市博物馆此次亲子活动让现今城市里的孩子们体验到传统文化的乐趣,也让爸爸妈妈辈、爷爷奶奶辈们回顾到曾经熟悉的时光。家长万先生活动后表示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端午体验活动,既让孩子了解到端午节的习俗与由来,感受到节日氛围,也很高兴和孩子一起动手,收获劳动的快乐,相信回家后孩子会觉得自己亲手做的粽子特别好吃。”
(文\彭威 刘晴贤 图\张兴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