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端午节意义深远,它不仅有祭奠感怀英烈之意(如屈原、伍子胥等),更具祛灾避瘟、纳福迎祥的内涵,它是农耕时代的人们追求和谐、平安生活意愿的真实流露。广西博物馆在端午节期间推出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活动,包括6月10日的“端午粽飘香”亲子活动及6月12日的“五彩丝粽DIY”活动。
首先登场的是6月10日的“端午粽飘香”活动,共有20组家庭参与了活动。活动一开始,博物馆的老师首先给大家上了生动的一课,介绍了端午节的由来、各地习俗以及传统食品等,小朋友踊跃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对端午节的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接下来便是包粽子比赛了,在参赛的20组家庭里,有年仅四岁的小朋友,也有多年包粽子经验的奶奶,家长和孩子齐上阵,一起动手制作美味的粽子。当绿油油的粽叶和香喷喷的糯米端上桌,大家都按捺不住跃跃欲试的心情。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家分工合作,快速包起粽子来。有的家庭动作精细,包的有模有样;有的家庭包好的粽子奇形怪状,却乐在其中;小朋友都抢着捧在手上,爱不释手。看着亲手包好的粽子,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6月12日是端午节,这一天博物馆里依然十分热闹,当天开展的是“五彩丝粽DIY”活动。参加活动的观众跟着老师,用硬纸开始折出一个三角形,然后以三角形为基础一直叠到纸条的另一边,按照折痕,做成粽子的三角形骨架,然后用五彩线缠绕,当彩线把纸面基本覆盖,一个色彩斑斓的的五彩线粽子就做成了。大家都说:这漂亮的小玩意戴在身上,挂在家里,既增添节日气氛,还有祈福、避邪的寓意,真是太有意义了。
端午节系列活动不仅让未成年人对我国端午节的传统风俗习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在活动中用心体验了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同时也享受了劳动的乐趣,在博物馆里以独特快乐地方式庆祝了端午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黄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