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为积极参与文化部“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并配合湖北省博物馆在新疆地区举办的《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展》的教育推广工作,社教部组建了由志愿者、退休专家、社教工作人员组成的小分队共13人,前往新疆吐鲁番博物馆开展“荆楚风华——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边疆行”活动。活动主要面向吐鲁番地区的普通公众,以导览、讲座、互动等形式向观众介绍楚文物及其相关历史文化知识,强化临时展览的传播效果,促进馆际交流,推动各民族间的文化融合。
“荆楚风华——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分为“导览讲解”、“专题讲座”、“校园课堂”“亲子互动”四部分。为了更好地帮助新疆地区的观众理解《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展》,湖北省博物馆选派优秀志愿者担任展览的讲解导览工作。由于地域的差异,志愿者在讲解时要克服文化背景不同和语言不通等困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不同民族背景的观众理解展览。一次,鄯善县第一中学的20多位中学生来到《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展》展厅,由于语言不通,志愿者们请当地的工作人员帮助翻译,耐心仔细地为孩子们一一讲解文物知识。通俗、风趣的讲解引起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参观结束后,他们仍不愿离开,纷纷用不太熟练的汉语与志愿者们交流,有的还留下联系方式和志愿者成为了朋友。在新疆期间志愿者们热情地为当地观众讲解了60多场次。他们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受到新疆观众的欢迎。
活动期间,湖北省博物馆两位退休专家和一位资深志愿者在吐鲁番博物馆报告厅举办了《瑰丽多彩的楚国漆器》、《梁庄王墓——明代考古的重要发现》《浪漫狂放、精彩纷呈的楚文化》三场讲座。 除来馆参观的普通观众踊跃参加外,讲座也吸引了吐鲁番地区文体局、文联、教育局、行业办、人社局、旅游局、卫生局、林业局、党校、图书馆、市委办公室等机关工作人员和业内人士,报告厅座无虚席,讲座赢得了听众的一致好评和称赞。
少儿互动活动也是此次志愿者边疆行的重要内容。一是和学校教学结合的“校园课堂”,一是针对博物馆家庭观众的“亲子互动”。活动的对象为4至12岁少年儿童及其家长,活动环节有“文物小课堂”、“趣味手工”、“我是小小音乐家”等。志愿者们分别在吐鲁番市中心小学和吐鲁番市葡萄乡回汉小学举办了“校园课堂”,有200多名小学生参加了活动,其中百分之九十为少数民族儿童。五·一期间,在吐鲁番博物馆教育活动室和吐鲁番著名景点苏公塔广场上,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和吐鲁番博物馆社教部联合举办了三场“亲子互动”活动,孩子和家长们在悠扬的编钟音乐声中做手工、玩游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文物知识。无论是“校园课堂”还是“亲子互动”,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并与辅导他们的志愿者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在活动后跳起欢快的新疆舞蹈表达他们对志愿者们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采取切实措施,规范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完善文化志愿服务机制,围绕博物馆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开展了一系列基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称号。2012年,根据文化部、中央文明办共同印发的《关于广泛开展基层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意见》,组建了由80位优秀志愿者组成的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宣讲团,分别走进湖北省内的希望小学、高校和社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历史文化教育活动,受到广大公众的欢迎。湖北省博物馆文化志愿者宣讲活动也获得文化部2012年“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优秀项目”。今年举办的“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边疆行”活动是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第一次走出本省,到边远的新疆地区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此次边疆行活动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领下,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湖北省博物馆 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