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8日是第37个国际博物馆日,其活动主题为“博物馆(记忆+创造力)=社会变革”。新疆博物馆围绕这一主题,结合实现“新疆梦”为重点,举办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
流动博物馆:让各族群众在家门口看展览
5月16日一早,新疆博物馆的“流动博物馆”携《血脉相连——新疆各民族历史发展的珍贵遗迹》展开进了农科院社区,为各族居民送展览、送“文物”、送知识。活动中,观众朋友们不仅仔细听讲解员介绍新疆的历史文化发展,还有的因爱好收藏自告奋勇做起了义务讲解。大家纷纷表示,欢迎流动博物馆常进社区,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展览,了解新疆的过去。
此次活动还吸引了来自新疆农科院、南昌路社区、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职工、居民、学生朋友们参与。
志愿者传递“新疆梦”:听我讲讲家乡美
新疆博物馆组织了10余名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及不同职业领域的优秀志愿者和10名少年儿童“小小讲解员”组成宣传服务团队,在“5·18”当天为广大观众介绍新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壮丽秀美的自然景观以及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同时,他们与广大观众一同参与互动体验,以实际行动传递志愿者对“新疆梦”的具体理解和感悟,为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拿起画笔:我们也是小小艺术家
《玻光溢彩——欧洲玻璃、陶瓷特展》自4月11日开展以来吸引了六万五千余人次参观,平均每天2200多人次,节假日双休日每天都在3000人次以上。在“5·18”期间,新疆博物馆以学校、家庭为单位,邀请孩子、家长、老师共150余人参加“小小艺术家”活动。展厅里,家长和老师们带着孩子仔细观察每一件玻璃、陶瓷器文物的形状、颜色、纹饰等,他们发挥想象力用画笔涂抹出自己心里最美的玻璃陶瓷器。之后,新疆博物馆为每个小艺术家颁发了明信片、博物馆光碟等纪念品,鼓励老师、家长及每一个孩子常来博物馆,在互动交流中学习家乡的历史文化,感悟创造的力量。
明镜神韵:“流光溯影——古代铜镜艺术展”开幕
为了让广大观众一睹古代铜镜的神韵风采,共享千年不朽的文化瑰宝,“5·18”当天,新疆博物馆与扬州博物馆共同举办的“流光溯影——古代铜镜艺术展”开幕。此展汇聚古代名镜精品一百余面,集中展现了铜镜的发展历程、古代青铜实用器的铸造技术特色及其文化魅力。观众朋友们在一面面铜镜前驻足良久,在其背面的纹饰和辞铭中品味华夏文明美的历程,在光滑如水的正面体味“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史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的思考。
《新疆博物馆通讯》、“流动博物馆”新型展示车首亮相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协会主办的会刊《新疆博物馆通讯》和“流动博物馆”新型展示车在“5.18”当天与社会公众正式见面。在博物馆广场上,有的观众领取《通讯》,了解全疆各地博物馆的最新动态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有的观众围在展示车前认真观看大型LED屏放映的精美文物宣传片;还有的观众进入展示车内的互动游戏区,亲身体验文化融合科技的趣味性。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共有4000余观众参观新疆博物馆,500余人和20名志愿者参加新疆博物馆举办的各类主题活动。发放展览折页、“丝路之窗”馆报、免费开放纪念门票(光碟)、明信片、《新疆博物馆通讯》等各类宣传资料共计5000余份。
“5·18国际博物馆日”是博物馆自己的“节日”,新疆博物馆充分利用不可替代的文物资源、“润物无声”的教育特色,以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进行宣传,此举不但拓宽了博物馆与社会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而且加深了全疆各族群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更多人走进新疆博物馆、爱上博物馆,在这里共享文化美、传递新疆梦。
(新疆博物馆 朱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