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在南宁召开广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动员暨普查骨干培训会。广西全区各文化(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及文博单位的工作者近300人参加了会议。广西博物馆也派出5名文物保管业务人员参加会议。
此次普查,旨在全面掌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及基本状况,建立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健全文物保护体系,构建国有可移动文物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促进科学研究和资源共享,为文化遗产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夯实基础。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广西区普查工作分3个阶段进行,2013年主要开展前期准备和试点工作,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面铺开,2016年12月前完成。普查范围包括广西区境内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涵盖1949年以前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以及重要文献资料和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1949年后已进入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收藏登记的藏品,国家文物局公布的《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目录》的书画作品等等。
本次会议从5月7日至5月9日,为期三天。5月8日上午,受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委托,广西博物馆副馆长林峰在会上作了《关于文物鉴定、文物定名以及藏品信息描述的若干问题》的讲座。林峰副馆长主要从文物鉴定的概念、文物鉴定的依据、文物鉴定应注意的问题和文物定名等方面进行阐述。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内容丰富、知识专业,切合实际。讲座给培训人员上了一堂重要而及时的课,受到了一致好评。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覃铭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