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8日,由湖北省博物馆主办, 武汉汉剧院、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协办的《楚腔汉调——馆藏汉剧文物展》在湖北省博物馆隆重开幕。
展览开幕式由湖北省博物馆党委书记黄勤主持。湖北省博物馆常务副馆长万全文分别代表主办方及协办方发言,并对本次展览的开幕致以热烈的祝贺。他在致辞中指出,汉剧是我省的代表性地方剧种,历经400余年,在中国戏曲史上首创“皮黄合奏”。近代以来,汉剧以武汉为中心,渐至鼎盛,涌现出余洪元、吴天保、陈伯华等艺术大师。随着新媒体和新传播方式的出现,中国传统戏剧普遍衰落,汉剧亦难例外。此次湖北省博物馆举办《楚腔汉调——馆藏汉剧文物展》,在武汉汉剧界的支持下,以刘立先生捐赠为主,较为全面的展示了汉剧历史、艺术和文化。本次展览将是本省首个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展览。
开幕式上汉剧收藏家刘立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道,他的爷爷原来也是“汉剧人”,培养了刘立从小对汉剧的热爱。随着中国戏曲发展的“不景气”,刘立开始忧心汉剧的消亡,开始收集汉剧文化遗存。三十余年来,他广泛收集有关汉剧的实物、音像资料,大到服饰,小到门票,为汉剧留下许多珍贵材料。为了使这批材料能得到保护,刘立将部分藏品捐赠给湖北省博物馆,以供汉剧界的专家学者们研究。湖北省博物馆经过调查,认为刘立的藏品对研究汉剧具有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料,并予以征集。
为了配合展览开幕,武汉汉剧院的演员们现场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表演,受到了嘉宾和观众的好评。
《楚腔汉调——馆藏汉剧文物展》的展出时间为2013年5月8日至8月11日。此次展览将展出汉剧藏品131件组,分为汉剧源流、汉剧艺术、汉剧文化三部分呈现。展览期间我馆安排了6场专题讲座,32场汉剧演出。作为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不仅希望广大观众了解汉剧艺术,也希望有更多的人关心和保护包括汉剧在内的一切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红 孙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