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青岛市作为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唯一一个地市级试点类型,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作为青岛市最重要的文物收藏单位,青岛市博物馆是此次普查试点的重点参与单位,在试点工作期间,充分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以扎实高效的工作,取得丰硕的普查实绩,并荣获“青岛市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突出贡献单位”称号。市普查领导小组根据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面启动的工作需要,决定将青岛市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信息中心设立在青岛市博,充分发挥该馆专业人才和资源优势,在普查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是上级领导对青岛市博的肯定和信任,是该馆促进藏品信息化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机遇,同时对该馆的相关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月8日,国家文物局评估青岛市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结项工作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小组一行莅临青岛市博物馆,现场考查普查工作。
工作小组一行主要视察了该馆文物普查试点工作,以及设立在该馆的青岛市可移动文物登录信息中心的建设情况。工作小组一行听取了该馆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工作的总结报告,视察了可移动文物普查规范化操作流程,对青岛市博物馆在普查试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可移动文物普查启动后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随后工作小组一行参观了青岛市可移动文物登录信息中心,询问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内容、软件使用技术及工作流程等问题,肯定了信息中心担负普查软件使用培训、相关数据管理及面向公共服务的三项职能定位,希望在正式启动后的普查中,充分发挥该中心的功能,更好更快完成普查工作。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对首次对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国宝大调查”,对于全面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国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健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等有重要的意义。青岛市博物馆将认真总结此次领导视察情况,按照工作组和山东省、青岛市文物局提出的要求,做好本馆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规划,继续扎实开展普查工作,同时积极发挥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中心在普查中的作用,为文物普查做出应有的贡献。
(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