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张旭的《草书古诗四帖》、赵孟頫的《红衣西域僧图》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宝级作品将在全运会来临之际,再次绽放出古代书画独有的艺术魅力。
《翰墨撷英——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书画精品特展》将于8月30日在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展出,本次展览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30日至10月13日集中了唐宋元时期的经典书画,第二阶段从10月18日至12月15日主要展现明清时期书画大家的作品。辽宁省博物馆建馆伊始即承担了搜集清宫散佚书画的历史重任,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不懈努力,终于将部分散佚书画征集入馆,形成了辽宁省博物馆的馆藏特色之一。其中,既有晋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派名家的代表作品,本次特展选取了14件书画藏品,旨在展示中国古代书画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藏品均出自清宫
弥足珍贵 20世纪20年代,中国最后一位封建皇帝——溥仪在其逊位后,以赏赐其弟溥杰为名,将1200余件历代书画珍品盗运出宫,1945年8月,随着伪满洲国的覆灭,这批书画或为溥仪所携逃,从东北解放战争到建国初期,在东北人民政府和东北民主联军的组织领导下,经过革命前辈和老一代文博工作者的艰苦工作与不懈努力,这批散佚作品陆续在各地被查获和征集,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陆续将散佚在东北各地清宫散佚书画二百余件清查收缴上来,并先后经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东北银行、东北人民政府文化部,拨入东北博物馆收藏(其中的130件于1952年拨交给北京故宫博物院),从而形成了今天辽宁省博物馆的馆藏基础与特色,也使这批书画真正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财富。
辅助展品同时展出
展览通俗易懂 本次展览将大量展出作品的外延信息,通过辅助展品的手段,让大家了解一些书画装裱等基本常识,同时对于以往观众理解不了的草书等问题,本次展览也将重新设置,以最通俗的方式给观众一个全面的解读。这些经典作品虽然以前也拿出来过,但是从历来观众反馈看,普通观众还是没有能够透彻的体会到这些作品为什么如此珍贵,这些珍品为什么是中国文化的传承载体。所以,本次展览中辽博工作人员在策展方面,尽量增加阐释的因素,比如:展出了画心之外的题跋,帮助观众理解作品,提高观众对书画的兴趣。
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它们共同起源于原始象形符号,并在华夏文明的土壤中滋长。虽然它们尔后成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艺术门类,前者更侧重抒写性情,后者更强调传神写照,但二者于数千年传承发展中始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书中有画,画中有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辽宁省博物馆素以历代书法、绘画作品收藏之富享誉海内外,尤以晋、唐、宋、元书画珍品最为可观,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并称“国内书画收藏三大馆”,作为国内书画艺术收藏大馆,我们希望通过本次展览再掀书画艺术狂潮,使中国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