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博物馆学大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展览与活动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展览】黑龙江省博物馆“每月一星”之《官铸银币的肇端——金代承安宝货》

发布日期:2013-06-27

  2013年5月28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举行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官铸银币的肇端——金代承安宝货》开幕式。

  承安宝货银币实质上是银锭的一种,形式承袭唐宋。银锭也称银铤,是指白银按一定的形状和重量铸造的一种块状物。就形制而言,银锭可分为船型、条形、饼形,不同形状的银锭有着不同的名称。宋代银锭的形状没有固定的样式,其中以腰子形最为普遍,它也是宋代以后的银锭的主要样式。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次“每月一星”之《官铸银币的肇端——金代承安宝货》展出的是黑龙江省银行1982年在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收集到的5枚银币之一。银币铤形,束腰,正面较平,其长4.8厘米,最宽处3厘米,束腰处宽2.1厘米,厚0.55厘米,重58.8克。首端中部横凿汉字楷书“承安”,腰部竖凿汉字楷书和押记,右为“宝货壹两半”,左为“库□”“部□”;边缘为三道水波纹,背面密集蜂窝状。“承安”为金章宗年号,“宝货”本应与“承安”连凿一起,限于铤面狭小而落行竖凿于腰部,故识读时应连读为“承安宝货”。在承安宝货银币的背面和侧面,有许多凹陷和小孔。这是由于浇铸银水时,所产生的气体溢出而导致在银锭侧面或底部产生了气孔,俗称蜂窝,它也是鉴定银锭成色和真伪的重要参考条件。

  承安宝货在中国货币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透过其外形、文字以及具体使用,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金代的货币形制、职官制度、经济地理,还可了解它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承安宝货是研究古代货币和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物证据。

(黑龙江省博物馆)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