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8日,是第八个“中国文化遗产日”,而这天也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前夕。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民俗文化传统,纪念中国文化遗产日,《榴花映日 端午寄情——蛇年端午节特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展,“迎端午手工包粽子比赛”、“龙博剧社”舞台剧——《屈原》以及传统旱船秧歌表演也于同日进行。
本次端午民俗展览分“溯源端午由来”、“情系端阳习俗”和“多彩端阳食俗”三个单元系统地向观众介绍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演变和发展历程,以展现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文化习俗与各类珍贵的端午文化藏品,并辅以相关民俗节日图片、展板、画作和详实的文字叙述,让观众从平实氛围中感受节日、从生活点滴中发掘传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含义与韵味。
在展览中揉入互动项目已成为省博物馆民俗展览的一大特色,“迎端午民间手工包粽子比赛”和传统旱船秧歌表演已突破传统展览模式,在增强群众参与性、加强展览互动性与趣味性的同时,更为省博物馆增添浓厚的节日氛围。
屈原作为一个具有“清廉”、“忠信”美德的“贤人”形象,既是中国人对模范人格定位的体现,也是中国人对屈原抱有深刻同情和敬仰的历史原因。自去年端午节“龙博剧社”根据史实资料排演的话剧《屈原》首演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赞赏和好评。今年,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对其内容进一步丰富,更多地加入中国传统音乐的内容,以更好地烘托屈原的爱国形象,并以活化手段展现传统节日的丰厚历史底蕴,追思先哲、传承文化。
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为“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省博物馆特派专业讲解员在门前广场进行有关信息的广播宣传,并向观众免费发放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资料,使大众在参观展览的同时了解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对中国传统民俗节日的重视,反映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理念的传承,凸显了大众对精神生活的重视及追求。而对文化遗产的注重,更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得以代代相传和不断发扬,成为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黑龙江省博物馆将不断秉承博物馆的各项社会职能,为弘扬民族文化、宣传保护文化遗产不懈努力。
(黑龙江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