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杉雨(1912—1993)出生于日本爱知县叶栗郡,原名文雄。少年时拜大池晴风而启蒙,28岁时在当时日本主要的书法协会之一泰东书道院举办的展览中获“特选府知事奖”,翌年又获得同展的“总裁东久迩宫奖”,从此崭露头角。30岁师事西川宁,42岁成为全日本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现代艺术盛会“日本美术展览会”的评委,从此在日本书法界确立了牢固地位,每年年初发表的新作都左右着当年的日本书法流行趋势。杉雨于49岁成为西川宁等创建的谦慎书道会的首任理事长,54岁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日本艺术院奖”,71岁成为日本艺术院会员。
青山杉雨因为受到西川宁的熏陶, 增进了中国古典书法的素养。目前无法确切知道他是何时开始收藏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据推测大约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当时有部分日本人开始关注、收藏中国明清书画,杉雨应该就是其中之一。他30岁前后为吴昌硕的作品所倾倒,开始着力收藏吴昌硕的作品,这些作品也对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1975年杉雨62岁时在台北故宫看到了董其昌的真迹并为之打动,开始对董其昌书论进行研究,并热衷于作品收藏。从此他的书风也有了很大变化,在刚劲之中融入了一丝柔和的情感。65岁以后,青山杉雨立志于推广中国书法的普及和教育,并多次访问中国。他时时刻刻都在用心灵体验中国书画的真谛,同时又感性地将这些停留在他心灵深处的理解和感受用现代人的审美意识表现出来。
2013年是青山杉雨逝世20周年,为表达对其多年来致力于推广中国书法、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的纪念和感谢,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早在2009年就开始筹备此次特展。展览旨在从青山杉雨收藏的中国书画中感知他的鉴赏眼光和这些书画作品对他的创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通过杉雨本人的作品了解其书法创作的轨迹。
展览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青山杉雨收藏的中国书画, 展品共40件,都是杉雨先生以毕生精力挑选和收藏的中国明清时代书画作品,他去世之后,这些作品捐赠给了东京国立博物馆。观众可以从中了解青山杉雨是如何研究、学习和吸收中国古代书法与绘画艺术的,例如他取杨维桢的字“廉夫”,将书斋改名为“获廉斋”,此外他的号“二石斋”则是因为得了石溪的两幅作品而起的。
第二部分展品42件,是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青山杉雨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青山杉雨在学习了中国书画之后是如何融汇其精华、进而自成一家成为日本著名书法大师的。例如创作于1968年的《古文曼陀罗镜片》和1969年的《殷文鸟兽图镜片》,都是杉雨细心研究我国出土文字资料后的力作;创作于1977年的代表作《万方鲜》则是他潜心研究董其昌的果实。
本次展览由上海博物馆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联合举办。1993年,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了“上海博物馆展”,此后双方以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为目标,多次合作办展,迄今已先后在上海博物馆举办了“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西川宁书法艺术展”、“中日书法珍品展”、“千年丹青:日本中国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鉴真和空海:中日文化交流的见证”等特别展览。双方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巩固两馆间的友好关系,对今后长远、持续的沟通交流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