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博物馆学大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展览与活动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展览】黑龙江省博物馆举办《青铜时代绳纹陶鬲》展

发布日期:2013-03-29

  

  2013年3月27日上午,黑龙江省博物馆举行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精品“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青铜时代绳纹陶鬲》开幕式。

  人类最初的陶器制品,以装盛东西的容器为最多最普遍。而中国的古陶器,除了装盛东西的容器之外,还有一类十分特殊的炊器——用来烧水煮食物的陶鬲、陶釜、陶钵、陶鼎等,它们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独特元素之一,距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在人类早期进化历程中,陶器是用土与火创造出来的人工制品,是劳动的果实、灵感的演进、智慧的积累,更是被赞誉为“土与火的文明结晶”。

  本次展出的馆藏精品就是人类文明早期青铜时代发展阶段的一件陶器——绳纹陶鬲,于1974年由省考古队在白金宝遗址第一次发掘时出土,距今已有2900多年历史。白金宝文化吸收了以鬲为炊具的华夏-汉族的文化传统,从形制上看,绳纹陶鬲受到辽河流域夏家店上层文化的直接影响,为泥质灰褐夹砂陶,手制,呈筒形胶乳状袋足,方唇敞口,直腹壁,矮裆尖圆;除足尖外,通体有中粗绳纹,裆处贴附三个鸡冠状附加堆纹,口径21.8厘米,通高22.3厘米,充分证明古代边疆与中原文化交融的悠久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收藏、历史、考古学价值。

  陶鬲是一种造型奇特、美观、科学而又实用的陶器。我国古代典籍对陶鬲及其特征多有记载,西周时期青铜器上金文的“鬲”字就是鬲这种空腿三足器的象形图画。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亦说:“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鬲形似鼎而空足,下部由三个叉开的空心的口袋状的腿支撑,腿底下往往还有实心的锥状足,与其他食具有明显区别。这种形制很科学,牛乳房状腹和空心足能在加热时增大与火的接触面积,可以最大程度地承受热能,既缩短烹饪时间,又节省燃料,且三足可以稳稳地将鬲身撑起。

  陶器文明,是人类走向青铜文明的先驱,而古陶器和青铜器之间相似的造型,更是陶器造型技术和艺术与青铜器衔接的佐证。中华的陶器文明,在其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成瓷器文明,中国也因此名扬世界。黑龙江省博物馆此次展览的展出,旨在通过绳纹陶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价值,展现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与人类文明的源远流长。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