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博物馆学大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黑龙江省博物馆推出 “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招抚副使之印”特展

发布日期:2020-09-03

 

时间:2020年8月28日—2020年9月25日
地点:黑龙江省博物馆一层阳光大厅
 
 
招抚副使之印
 
        为宣传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一件件珍贵的馆藏精品,黑龙江省博物馆“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招抚副使之印”特展于2020年8月28日正式展出。
中国自古就有篆刻文字,如殷时的甲骨文、周朝的钟鼎文、秦朝的刻石等,因其皆是雕刻在金铜玉石上,通称为“金石”。从春秋战国到秦朝以前,印章皆称“玺”。在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则规定“玺”为天子专用,大臣及民间的私用印皆称“印”。从此以后,帝王用印皆称“玺”或者“宝”,而官印则称“印”,将军印则称“章”。
        这件招抚副使之印于1963年在佳木斯市大赉乡南城子村发现,现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6.5厘米、厚1.6厘米,重755克。印纽高3.5厘米、宽1.7厘米、长3.5厘米,印文为汉字阳文九叠篆书“招抚副使之印”。
        招抚使为临时性的武官,史料中多有记载,《宋史》中曾有提及。《金史•百官志》中虽没有招抚司、招抚使等官职,但《金史•地理志》中提到单州“兴定五年二月置招抚司,以安集河北遗黎”,《金史•宣宗本纪》中也有兴定二年五月“山东招抚司遣提控王庭玉、招抚副使黄掴阿鲁答等讨平之”、元光末年完颜弼“累官知东平府事,山东西路兵马都总管,充宣差招抚使”的记载。可见,金代末期曾有招抚司和招抚使的设置。在招抚使前冠以“宣差”就更能说明它是在战时临时派遣的武官。这方铜印虽无年款,但根据史料和印制,可推断为金末官印。
        中国的篆刻艺术,是中华文化瑰宝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把小小的刻刀,玩转方寸石头。从殷商、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的古代篆刻艺术,到宋金元时期的篆刻巅峰,再到晚清、近现代,篆刻大师层出不穷,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艺术文化历史。而金代篆刻艺术便是这祖国篆刻发展史中一道瑰丽的光环。
 
 
(黑龙江省博物馆)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