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展览与活动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 特展开幕

发布日期:2020-04-18
       4月15日,由中国港口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联合举办的“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特展向市民揭开了神秘面纱。
        对金、银、绿松石、珊瑚的极致崇尚,对头部、颈部、腰部装饰的特别关注,以及累丝、镶嵌等细金工艺的普遍使用,是蒙古和喜马拉雅地区饰物的共同特征。此次展览精选233件(套)相关精品,向观众展现了蒙古和喜马拉雅地区17世纪至20世纪绚烂缤纷的工艺品。喜马拉雅地区的工艺品体现了浓郁的藏传佛教、印度教元素,以及饰神若人、饰人若神的天人合一的理念,成为信仰的重要载体,凸显了其地宗教与日常的水乳交融。展出的这些西藏地区及尼泊尔等地的宗教器物呈现出形式多样、内涵丰富和工艺奇巧等特征,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尽管同处藏传佛教地区,与喜马拉雅地区充满宗教意味的展品相比,蒙古地区展品则更生活化。牧人所用的蒙古刀、火镰、烟口袋等日用品以及妇女头饰等,都极尽装饰之能事,体现着独特的装饰风格与传统。
 
         中国港口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对各种文明交流、文化互鉴活动与结果的展示与探讨。此次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作引进“雪漠玲珑:喜马拉雅与蒙古珍品”,不仅是一次对喜马拉雅与蒙古地区工艺美术品的丰富展示,也是一次对喜马拉雅与蒙古地区之间及他们与其他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热切探讨。本次展览得到了承训堂、梦蝶轩两家收藏机构的支持。
 
掐丝珐琅狮纹贲巴壶(西藏地区,19世纪)
金八角形牌饰(尼泊尔,20世纪
铜鎏金五叶冠(西藏地区中部,19-20世纪)
铜鎏金嵌宝石长寿宝瓶(尼泊尔,19世纪末)

 

铜鎏金龙纹腰刀(18 世纪)
银鎏金龙纹刀((18 世纪)
 
         因疫情防控需要,本次展览不再举办开幕式。主办方在开展期间将推出网上讲座等活动,并在合适时机开展鉴赏分享会。展览将持续到2020年7月3日,免费对公众开放。
 
中国港口博物馆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