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ICOM-China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展览与活动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指间经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织锦精品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幕

发布日期:2019-11-09
 
 
在中国南方
世代生活着众多心灵手巧的少数民族
他们勤劳、智慧
织造出各具特色、千姿百态的少数民族织锦

  2019年11月8日,由无锡博物院、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指间经纬——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藏南方少数民族织锦精品展”在无锡博物院开幕,展览将展出壮族、苗族、傣族、土家族、毛南族等9个少数民族的织锦精品80余件(套),均是质地精良、色彩绚丽、纹样独特的少数民族织锦瑰宝。

  让我们沿着织锦的纹路,走进南方少数民族的经纬世界!

部分展品抢先看
 
壮族织绣补花背带

  壮锦,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壮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在明代就曾被列为贡品。2006年5月20日,壮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凤鸟纹织锦围腰

  苗锦,汉代即已出现,用经线作底,纬线起花,采用通经断纬方法织造。经线多用自纺白纱,纬线多用各色丝绒或丝线。图案多为小型几何纹样,结构严谨。色彩喜用桃红、粉绿、湖蓝、青紫等色,鲜明瑰丽。
 
傣族龟背纹对鸟纹锦

  傣锦,以丝线或纱线制成,图案有动物、花卉、几何图形等,多具有象征意义,如孔雀图案象征吉祥,大象图案象征五谷丰登。傣锦色调以棕、黑、白相间,鲜艳美丽,傣族人民常用来制作挎包、筒裙、被面、垫单、窗帘、手帕及某些宗教用品。
 
侗族龙凤纹锦

  侗锦的历史,可上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侗锦用棉纱或丝线手工编织而成,名贵品种有鱼鳞纹侬锦、鸭头翠侬锦、郎茵锦等。有彩锦、素锦之分。彩锦常用红、绿、黄、紫、蓝诸色棉线织成,色彩缤纷,十分艳丽,图案多几何纹,中杂各色彩花、蝴蝶、鸟兽。素锦则在白底上以青线编织而就。
 
毛南族瓶花对凤纹织锦

  毛南锦在毛南语中被称为“nalang”,意为“织出的花”,流传于广西环江一带。毛南锦以棉、丝合织而成,是以棉线作经、彩色丝线为纬的提花织物,结实厚重,主要用作于被面、背带、挂包、毯子等。锦面图案多呈几何形结构,纹样有八角花、香炉花、畦蝼花、凤凰花等。
 
土家族六朵梅纹锦

  土家锦,以棉线为经,以各种颜色的棉、毛、丝等纤维为纬,用斜形腰机以通经断纬的方法手工挑织而成,彩纬满铺显花。图案有桌子花、椅子花、船花、荷叶花等100多种,后受汉族影响,发展出“凤穿牡丹”“鹭鸶踩花”“野鹿含花”等花样。土家锦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通常用作衣裙和“铺盖”(被面),俗称“土花铺盖”。2006年5月20日,土家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无锡博物院)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