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18日定为国际博物馆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Hyperconnected museums: New approaches, new publics)。旨在向公众传递博物馆的新时代理念和创新作法,搭建让公众与博物馆更亲近的沟通渠道,不断吸引新的观众并增强彼此的联系。
为开展庆祝活动,廊坊博物馆与河北东方学院文物与艺术学院第二次合作开展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创新的方式与公众接触,营造博物馆互进互融的浓厚氛围,设计了如下活动:
一、活动目的
彰显传承文化记忆,融合多元文化,助推文化创新使命,让广大人民群众深刻了解“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的深层次含义,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认知度;提高人们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营造热爱保护文物、传承弘扬历史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活动主题
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
三、活动时间
5月18日9:00——11:30
四、活动地点
廊坊博物馆一楼大厅和休闲厅
五、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廊坊博物馆
协办单位:河北东方学院文物与艺术学院
六、活动内容
廊坊博物馆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此次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含: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体验书法魅力、手工制陶、文物修复。
1、参观博物馆
廊坊博物馆以引进来的方式诚邀河北东方学院文物与艺术学院师生来馆参观。参观分组进行,博物馆工作人员将利用馆内资源为师生详细讲解廊坊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第二故乡的认知,提升他们作为廊坊学生的自豪感。
2、怀袖雅物——手绘绫绢扇
扇面艺术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宝库中耀眼的“别体之作”,此次活动在以扇面为载体和形式结合书法、绘画的展现,为让青少年感受绫绢扇面艺术的魅力,陶冶情操,丰富家长们和孩子们的文化生活,加强互动交流,培养共同爱好。活动当天,由河北东方学院文物与艺术学院的老师张悦潇,现场在扇面演示书法、绘画创作,家长与孩子可以在活动中亲密接触扇面画,感受扇面书画艺术的璀璨文化。
3、指尖旋舞——泥塑·陶艺
每个手工艺品的背后,都有一个属于作者独特的故事,每个手工艺品都被赋予了特有的情怀。泥塑、陶艺是用陶泥演绎自己的情感,故事或审美哲学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想体验手工制作泥塑、陶艺作品的过程吗?本次活动由河北东方学院文物与艺术学院刘明明老师现场展示陶艺拉坯、泥塑等工艺,带你创造自己的陶艺手工艺品,摆在书桌上,放在窗台前,点缀你的生活。
4、慧眼识珠——珠宝鉴定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本次活动由河北东方学院文物与艺术学院老师、首饰二级设计师,宝玉石鉴定师王颖,现场带领大家领略鉴定彩色宝石、玉石的鉴定、玉珠绳链的设计、编织等艺术。进而普及珠宝文化知识,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珠宝,了解珠宝,进而热爱珠宝。
5、妙手回春——文物修复陶瓷拼接
文物修复是博物馆的一项业务工作,神秘而复杂,活动将由河北东方学院文物与艺术学院讲师、陶瓷文物修复师赵丽美将现场演示陶瓷文物修复,让广大观众通过体验文物修复过程,学习文物修复保护的知识和技巧,从而让文物修复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传播文物保护的理念,吸引更多的公众接触和了解博物馆。
6、童心巧手——制花灯
花灯作为传统民间工艺品,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瑰宝,既有酬神娱人,有娱人娱乐的价值。为了更好庆祝此次博物馆日,响应创新方法的主题,本次活动由河北东方学院文物与艺术学院艺术教研室主任,讲师、国家室内一级装饰设计师,家具二级设计师宋作梅老师现场展示现代花灯的制作,旨在提倡积极创新的精神,创作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灯笼,同时让大家感受浓浓的节日氛围。
7、宣传活动
宣传内容包括:免费发放博物馆资料、博物馆观众问卷调查、河北东方学院问卷调查、河北东方学院相关介绍。
8、志愿者招募
招募条件:大中专院校学生或热爱博物馆事业的社会人士,热爱文博事业,对历史、文化、自然有浓厚兴趣,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展示自我的勇气,有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会的热情。志愿者招募工作将进行严格规范的初选、培训与考核程序。在活动当天发放志愿者招募启事、报名表及相关资料。
(廊坊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