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最早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变成了纪念祖先的节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内蒙古包头博物馆作为包头市重要的文化教育场所,是面向公众和广大青少年传播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及科学知识的基地。为此,我馆在清明节期间,特别为广大市民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
《菊韵追思·忆清明》活动精彩回顾:
4月2日一开馆,提前预约的社教活动的观众有序的走进博物馆,来到了少儿互动区参加主题为《菊韵追思·忆清明》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展厅参观、知识讲座、亲子互动等几个环节。小朋友们通过视频短片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文化习俗,并且亲手制作菊花,以此来表达对祖先和先烈的缅怀之情。在智趣大课堂里,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小朋友们学习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知识。
“漫步古韵包头”知识闯关活动精彩回顾:
本次活动是以清明节由来、习俗等闯关问题为主。首先参与者投掷骰子,由骰子的点数决定步数,走到闯关环节的小朋友或抽取问题回答、或演唱歌曲、或回答成语问题,现场异常火爆。围观的群众也积极参与,纷纷为参赛者建言献策,整个大厅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菊韵追思·忆清明——蹴鞠》活动精彩回顾:
蹴鞠,又名“蹋鞠”、“蹴球”,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尤其高俅的蹴鞠技艺更是变化莫测。清代开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说蹴鞠是中国古代流传久远、影响较大的一朵体育奇葩。本次策划的活动是让参与的小朋友们亲手制作自己的蹴鞠。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更是兴奋不已,针线在他们的手中穿梭,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老师的全力配合与孩子们自己的努力下一个个精美的蹴鞠就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孩子们也绝不会放过这绝好的表现机会,踊跃上台表演了蹴鞠。
博物馆针对清明小长假推出的丰富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特别是少年儿童前来参与。我们期待有更多的孩子们来到博物馆学习历史、感受文化。本馆将继续推出寓教于乐的多种活动项目服务于民,使博物馆成为孩子们快乐学习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