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博物馆学大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会通之界:潘公凯作品展”在苏州博物馆开幕

发布日期:2017-03-29

   3月26日-5月23日,由苏州博物馆、《诗书画》杂志社和潘公凯艺术工作室联合主办的“会通之界:潘公凯作品展”在苏州博物馆现当代艺术厅展出。

 

  潘公凯,艺术家、美术理论家,现代画家潘天寿之子,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联委员。在理论研究上,他深入思考中国画的未来学意义,提出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学术主张,撰写了一系列关于中西绘画比较及中国画传统核心价值的文章;在当代水墨艺术实践中,以对笔墨传统的深入理解为基础,坚持以笔墨书写的方式直抒胸臆,作品融汇古今、中西,具有独特的当代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张力,是大写意中国画在当代发展转型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与可能。潘公凯曾在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以及北京、上海、香港、台北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作品被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东京艺术大学、江苏省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文博、艺术机构以及私人藏家大量收藏。

 

  本次展览以“会通之界”为主题,通过潘公凯的水墨创作、装置艺术、跨界设计等作品展示,辅以多媒体影像、理论文献、创作心声等穿插并置的方式,真实生动地呈现他的学术研究次第与成果,揭示其在当代全球化语境中试图探索对中国文脉“传承”和“改变”二者关系的个性化理解与体现,并由此窥视他始终独自坚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索从中国文化内部推进中国画现代转型的道路,并企图在这种探索过程中建立并拓展自己笔墨风格的理想主义情怀。同时,展览在展陈设计上融合了苏州的城市历史文脉,更尊重贝聿铭先生所设计苏州博物馆的空间原貌与特色,借鉴苏州园林“造景”与“借景”的经典方法对展厅进行适度分隔,并融入苏博建筑风格中的部分典型元素,尝试突破常规展览中作品与场域情境之间缺乏融合互动的模式。

  本次展览开幕式于3月25日在苏州博物馆举行。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不同主题和内容角度的学术研讨会。

  (苏州博物馆)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