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展览与活动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黑龙江省博物馆举办“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敕宜速”金牌特展

发布日期:2018-07-03

  

  为加强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向人们宣传和弘扬祖国传统文化,黑龙江省博物馆以博物馆优美的展示环境和良好的艺术氛围为依托,举办“每月一星”品牌系列展览,以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一件件珍贵的馆藏精品。2018年6月29日,“每月一星”系列展览之一〇六期——“敕宜速”金牌特展正式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展。

  符牌制度在中国起源很早,战国有虎符,唐朝有银牌,金朝出现金牌。符牌是封建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是用于传递重要政令或紧急军情的凭信物,也是作为朝廷信使或接待别国来使的凭证。其中,刻有所谓“御押”,并注明“宜速”、“走马”字样的金银牌,更是代表着皇室传递的政令军情。因而,金银牌的授予对象,当是重要的军政官员和朝廷使者。

  1973年,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大丰区横山屯发现了一面裹在丝绸和金箔里且外形完好无损的符牌,只可惜后来被人切成数块,而其中的4块现收藏于黑龙江省博物馆内。

  从残牌及发现者提供的资料可知,符牌呈四周抹圆的长方形,体如薄板但表面光亮耀目,重达186.4克,由含金量90%的纯金制成。符牌上端完好,呈半圆形,长6.6厘米、宽2.3厘米。其左侧被切成3块,一块长3.6厘米、宽3.3厘米,錾刻有形如“主”字的上半部;一块长3厘米、宽3.3厘米,錾刻有形如“主”字的下半部;另有一块则长11.5厘米、宽3.3厘米,錾刻双钩阴文契丹文的左半部,形状呈下端抹圆的长方形。从形制、大小与文字上看,此符牌均与1972年在河北省承德发现的契丹文“敕宜速”金牌基本相同,因此,可判定其亦为“敕宜速”金牌。

  黑龙江省博物馆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坚实平台,其“每月一星”品牌系列展览不仅拉近了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而且还增进了二者间的了解与互动,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提升博物馆收藏、展示和开展社会教育的总体水平。

  (黑龙江省博物馆)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