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展览与活动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形式的创造”展览将在广东美术馆开展

发布日期:2018-07-02

  

  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的形式的创造”的提案展将于2018年7月6日对公众开放。本次展览将为公众引荐一组当今德国代表性艺术家的抽象艺术作品。展览将持续至8月14日。

  这些德国艺术家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形式开展自己探寻着“颜色”、“空间”与“平面”的关系。同时为中国观众呈现在西方艺术史的视野中,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百家争鸣的艺术立场以及艺术形式的创造与发展所串连的艺术史书。

  “何为形式?”西方抽象艺术家一直在扪心自问这个关乎自我意识的问题。二战后,关于绘画的事情开始被重新思考。欧洲及美国的现代派打破了绘画的“框子”,享受着可以用于艺术的一切材料实验。艺术与生活的边界也开始被艺术家质疑,他们不断探寻各种艺术手段。绘画中愈少明确指向性、愈多抽象性的艺术创作手段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艺术家的每一个选择:选用的材质、呈现的形态、如何布展等等,都演变成为了艺术中极为本质的问题。

  关于对“何为形式?”的思考,一方面是绘画艺术自身对进一步自由表达的探索,希望能够抽象出一种超越语言障碍并直指人心的国际视觉语言。另一方面,它敦促着绘画成为一种综合性的创作。而当艺术作品成为客体存在时,其材质或多或少都会被谈论。正如当电子媒介被越来越多的用于新图像与人之间的沟通时,艺术也成了信息的传递者。抽象艺术本身及其自身材质的应用,大大拓宽了艺术表达的可能性。而这一发展对艺术空间亦呈现了强势的影响——展览空间必须对抽象艺术日渐增长的需求做出回应,它不能再仅限于成为“白盒子”,而要追随艺术家在“颜色”、“空间”、“平面”这三个维度中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

  精彩展品:

  ▲艾稞曼 倾盆大雨 布面油画 269cm×539cm 2014年

  ▲本杰明·阿普尔 将桌子放置在角落 81 布面油画 200cm x 300 cm 2018年

  ▲托马斯•塞比茨 纸浆 130 x 170 cm 布面油画 乙烯 彩色马克笔 2017年

  (广东美术馆)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