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陈嘉庚纪念馆主办2016年度“嘉庚讲坛”暨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

发布日期:2016-10-31

   2016年度“嘉庚讲坛”暨陈嘉庚科学奖报告会由中国科学院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陈嘉庚纪念馆主办,于日前圆满落幕。

  本次讲坛邀请了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杨乐莅厦分别为集美中学、双十中学的1500多名师生作两场《数学 应用 创新》科普讲座。这是“嘉庚讲坛”首次走进中学。

嘉庚讲坛首进中学,报告会现场
嘉庚讲坛首进中学,报告会现场

  厦门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何秀珍出席报告会并致辞。她表示,“嘉庚精神”是厦门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从2014年开始,在每年的10月份举办“嘉庚精神”宣传月活动,充分挖掘“嘉庚精神”内涵,致力将“嘉庚精神”打造成厦门文明城市建设一张特有名片。本次“嘉庚讲坛”是2016年度“嘉庚精神”宣传月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水平的科普走进校园,必定能为厦门的发展增加新的动力。

厦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何秀珍出席嘉庚讲坛并致辞
厦门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何秀珍出席嘉庚讲坛并致辞

  讲座中,77岁高龄的杨乐院士用通俗的语言反击“数学无用论”,告诉现场千余名中学生数学的力量。



现场座无虚席,学生们认真聆听报告会
现场座无虚席,学生们认真聆听报告会

  杨乐院士认为,随着科学的发展,未来社会将越来越离不开数学,物理、力学、天文,计算机与信息科学、能量科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海洋科学、金融与经济科学、管理、物流……“并非每个人都要研究数学,但基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

  有学生疑惑,如今计算机科学发展如此迅速,是否可以替代数学?杨院士说,计算机只能进行数值的运算,为了应用计算机,首先要把具体问题建立成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与客观事实之间,还会存在误差,怎样控制误差,让计算结果更加精确?要靠学数学的人来调整。计算机与数学相结合,才能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报告会现场交流环节,学生踊跃提问,气氛活跃
报告会现场交流环节,学生踊跃提问,气氛活跃

  面对在场近千名中学生,杨乐院士昨天还“手把手”支招:除了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还要对数学感兴趣。“我从来不认为天赋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他认为,多接触、多下功夫,就能产生兴趣。

  本次报告会是嘉庚讲坛首次走进中学。集美中学系陈嘉庚先生于1918年创办,历史悠久,业绩辉煌,学子遍五洲,声名播四海,被誉为“中国名校”。本次讲座让中学生们有机会与科学家们进行零距离的交流,一睹科学家治学的风采,接触前沿科学,让崇尚科学、投身科学的热情在青少年心中萌芽、生根,激发起为中华崛起,发愤图强的精神动力。

  报告会后,杨乐院士为集美中学题词,激励青少年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杨乐院士为集美中学题词
杨乐院士为集美中学题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嘉庚讲坛”走进中学,是陈嘉庚纪念馆落实“完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功能试点”,拓展博物馆未成年人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继承与弘扬嘉庚精神,秉承嘉庚先生“科教兴国”的理想,让嘉庚精神与前沿科学走到青少年身边,营造向嘉庚先生学习、向优秀科学家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青少年学习科学的兴趣有着特殊的意义。

  报告会期间,杨乐院士参观了陈嘉庚纪念馆和集美鳌园,他认真听着讲解员的解说,频频点头,不时走近展板查看详细的文字说明,并在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的展板前驻足良久。他表示,参观陈嘉庚纪念馆收获很大,嘉庚先生的事迹令人敬佩,希望嘉庚精神不断传承、发扬光大,让更多的青年学子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

杨乐院士参观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的相关内容
杨乐院士参观陈嘉庚科学奖基金会的相关内容
杨乐院士参观陈嘉庚纪念馆
杨乐院士参观陈嘉庚纪念馆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