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展览与活动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宋金铜镜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馆展出

发布日期:2018-05-24

  

  为了贯彻落实黑龙江省文化厅“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主题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大学习、大调研、大练兵”活动形式,加强馆际间交流,丰富广大观众文化生活,2018年5月18日,由黑龙江省博物馆和泉州海外交通史馆联合举办的“铜为鉴以照行——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宋金铜镜展”在泉州海外交通史馆开展。

  铜镜,又称“青铜镜”,一般由含锡量较高的青铜铸造。《说文》中说:“监(监,后为鉴)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铜镜分镜面,即镜的正面,光可照人;镜背,多铸有各种纹饰和铭文;镜钮,即在镜背中央,有孔可以系绳,可手持或系在镜台上;钮座,即钮的周围,紧连钮的装饰部分。另外,铜镜还分内区、中区、外区,即指镜背配置纹饰的各部分、铭带指铸有铭文的部分、镜铭指镜背上所铸的铭文。

  铜镜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殷商时期多用叶脉纹、平行线纹、多圈凸弦纹等;西周时期多用重环纹、鸟兽纹等;春秋战国时期多用山字纹、凤鸟纹、蟠螭纹等;汉代保留了战国铜镜纹饰外,还有规矩纹(博局纹)、草叶纹、星云纹、连弧铭文纹、蝙蝠形柿蒂连弧纹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多用兽纹、变形四叶纹、瑞兽纹等;隋唐时期多用瑞兽纹、四神纹、花鸟纹、宝相花纹、海兽葡萄纹、十二生肖像纹等;五代以来由于政局变化,铜镜铸造也有明显的时代差异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宋代除继承之前的圆形、方形、葵花形、菱花形镜外,还有带柄镜、长方形、鸡心形、盾形、钟形鼎形等多种样式,并出现了很多以花草、鸟兽、山水、小桥、楼台和人物故事为装饰题材的铜镜,甚至还有素面镜、窄边小钮无纹饰镜,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至公元1115年,女真人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逐鹿塞北,问鼎中原,与西夏、南宋三足鼎立。女真统治者为巩固政权,提高民族素质,不仅创制女真文字,还积极吸收汉文化,使中原文化在金源内地蓬勃发展,铜镜就是其具体体现之一。从近几十年考古发掘来看,铜镜的主体、纹饰十分丰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既模仿汉、唐、宋各代铜镜,也创新了独具特色的图案纹饰。常见的金代铜镜有双鱼镜、人物故事镜、盘龙镜、瑞兽镜、瑞花镜等,以双鱼镜、童子攀枝镜最为流行,其中,以人物故事纹饰为主题的铜镜大多取材于唐宋时期的传奇故事。金代铜禁极严,铜镜一般由官府铸造,镜背边缘刻有检验衙署的名称,这是金代铜镜最重要的特点。

  本次展览共展出宋金时期铜镜100余面,旨在通过比对,让观众了解到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内地除长期的战争摩擦外,亦产生了民族大融合的现象,这也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与碰撞。这些铜镜是研究金代女真人生产生活的最直观的重要资料。

  日后,黑龙江省博物馆将继续弘扬“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这一主题内涵,积极开展围绕这一主题的系列宣传活动,重点挖掘利用黑龙江省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地域文化优势,阐述龙江历史的发展脉络,阐释黑土文化独特魅力,把“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活动打造成有凝聚力、影响力、传播力的文化品牌,为推动龙江全面振兴做出贡献。

  (黑龙江省博物馆)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