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河北博物院举办七夕主题文化活动

发布日期:2016-08-15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执针线。”历代诗人咏诵七夕的诗句中,隐约可见七夕节俗在当时之盛行。而近代文明的迅速发展,使许多传统节俗文化渐渐被国人所淡忘,七夕节便是如此。如今内涵丰富的七夕节只留下“中国情人节”的空头名号,节日习俗多为仿效西方情人节情侣间互赠玫瑰、巧克力等礼物。为更好地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河北博物院精心打造了“相约冀博 牵手一生”七夕主题文化活动。

“相约冀博  牵手一生”活动现场
“相约冀博 牵手一生”活动现场

  8月7日上午10点,预约前来的七对情侣、夫妻并坐聆听我院社教人员“追根溯源话七夕”。在主讲老师系统全面、条理清晰的讲解中,参与人员与围观群众了解了与七夕相关的众多知识。七夕起源于汉代,最初源于自然崇拜,因而又叫“魁星节”。由于节日习俗中有妇女穿针乞巧的内容,所以又被称作“女儿节”、“穿针节”、“乞巧节”。后来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广泛流传,为七夕增添了浪漫色彩,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于是,在当代七夕节又被赋予“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内涵。在我国不同地区七夕节俗各不相同,主要有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拜织女、拜魁星、陈列花果女红等习俗。有些主要节俗影响远至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

主讲老师讲解七夕相关知识
主讲老师讲解七夕相关知识

  为了让参与者更好地体会传统节俗的文化魅力,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心灵手巧过七夕”的动手环节。“巧手制盘扣”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每一对参与者都制作出一个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盘扣作品。

参与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盘扣
参与者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盘扣

  “穿针乞巧”每一组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男女协作,同心协力将一根细线穿过一字排列扎在藕节上的七个缝衣针的针眼,不仅有“得巧”的美好寓意,还包含着我院工作人员对参与者“巧得佳偶”、“佳偶巧成”的美好祝愿。

夫妻协作穿针乞巧
夫妻协作穿针乞巧

  活动结束后,参与人员纷纷表示河北博物院的活动让七夕节鲜活、丰满起来,今年的七夕节是他们过的最充实,最值得纪念的一个。

  河北博物院还将举办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主题文化活动,继续为广大观众体验传统节俗搭建文化平台。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