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和“磨喝乐”一起过七夕

发布日期:2016-08-12

   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在这一极具浪漫色彩的节日里,吃巧果、拜织女、穿针乞巧、供奉磨喝乐等都是极受人们欢迎的习俗。那么,磨喝乐是什么?它起源于何时?它的用途又有哪些呢?带着这些疑问,8月4日,20余名小营员走进常州博物馆,参加了“我们的节日•七夕”系列活动——“喜乐童年”夏令营。


  夏令营为期一天。上午,在简短的开营仪式之后,小营员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七夕故事——宋元时期泥塑特展》。从该展策展人、常州博物馆考古部彭辉主任生动有趣的讲解中,大家了解到,“磨喝乐”一词起源于印度佛典,本是天龙八部中的蛇神,传至中国后逐渐演变为可爱俏皮的孩童形象,宋元时期的磨喝乐包括飞禽走兽、儿童玩具等各种题材,是集偶像崇拜、娱乐游戏和启蒙教育于一身的模印玩具,在当时深受妇孺老幼喜爱。在彭辉主任的带领下,大家一一欣赏了八仙、二郎神、群猴等磨喝乐藏品,现场互动频繁,气氛活跃热烈。


  下午的活动内容更为丰富。首先,彭辉主任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七夕节与“磨喝乐”》,使大家对七夕节尤其是磨喝乐有了一个更为直观而深刻的认识。据记载,当时一件制作精致的“磨喝乐”人偶,不仅穿有华丽的衣服,全身装饰有金珠牙翠制成的首饰,而且下装木雕彩装栏座,外罩红纱碧笼,价值达上千钱以上。所以,讲座后的“巧手做花衣”环节,大家将发挥想象力,为“磨喝乐”设计一套专属服装。在博物馆姚眉清老师的指导下,小营员们用五颜六色的布料在底板上设计拼贴,女孩们制作袄裙,男孩们制作朱子深衣,在保证款式的基础上,大家发挥无限创意,将色彩运用到极致,还加入了许多巧思点缀,经过一番努力,一件件靓丽的传统服饰在孩子们的巧手中诞生了。大家捧着自己的作品,既兴奋又自豪。


  此次夏令营不仅让大家对“磨喝乐”这一历史悠久却鲜为人知的泥塑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也唤起了公众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受到了参与者的高度评价。据悉,在《七夕故事——宋元时期泥塑特展》期间,常州博物馆将持续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欢迎大家参与!

  (进常州博物馆 文/姚眉清 摄/张琳)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