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注册
  • 网站首页
  • 关于协会
    协会简介 中国博物馆协会章程 协会理事会 博协大事记 联系我们
  •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党章党规 学习天地
  • 重大专题
    国际博物馆日 定级运行评估 “博博会” 博物馆学大会 最具创新力博物馆 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 展陈设计施工资质推介 腾博基金
  • 学术研究
    刊物征订启事 刊物征稿启事 《中国博物馆》 《中国博物馆通讯》
  • 会员中心
    会员权益 成为会员 会员缴费 专业培训
  • 信息速递
    协会资讯 行业资讯 协会公告 展览与活动
  • 专业委员会
  • 资源
    单位会员名录 陈列展览设计与施工资质单位 全国博物馆名录 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博物馆》报告
  • 国际博物馆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 信息速递 »
  • 行业资讯
  • 协会资讯
  • 行业资讯
  • 协会公告
  • 展览与活动

安徽早三叠世巢湖龙动物群发现同时代个体最大的海生爬行类新材料

发布日期:2016-06-24

   近日,Nature(《自然》)子刊Scientific Reports(《科学报告》)在线发表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黄建东博士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江大勇教授研究团队合作发表的学术论文:“A large aberrant stem ichthyosauriform indicating early rise and demise of ichthyosauromorphs in the wake of the end-Permian extinction”,该研究论文是继2015年在Nature上发表并命名了发现于安徽巢湖下三叠统的原始鱼龙形海生爬行动物——柔腕短吻龙之后,该合作团队取得的关于安徽早三叠世巢湖龙动物群在揭示鱼龙等海生爬行类起源与演化研究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

  图1 小头刚体龙(Sclerocormus parviceps)化石及其线描图
图1 小头刚体龙(Sclerocormus parviceps)化石及其线描图
 图2 小头刚体龙(Sclerocormus parviceps)化石的产出层位
图2 小头刚体龙(Sclerocormus parviceps)化石的产出层位

  研究团队在安徽巢湖发现了一件与所有已知鱼龙形动物都不同的海生爬行动物,被命名为小头刚体龙(Sclerocormus parviceps)。其体型比同时代的其他海生爬行动物都大且骨骼强壮,头部却很小,尾巴细长,吻部窄而细,这种身体构型之前在鱼龙形动物中从未被发现,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态类型和演化方向。分支谱系分析显示,该动物处于鱼龙演化谱系的根部位置。经对安徽早三叠世巢湖龙动物群多样性分析,论文对前人持有的二叠纪末大绝灭之后海生爬行动物演化缓慢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鱼龙形动物在早三叠世晚期演化速度非常快,且在其起源后的最初一百万年(斯帕斯亚期)里生物多样性快速发展,并快速占据不同的生境。该项研究得到国土资源部科研专项、安徽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留学基金委交流项目等的资助,小头刚体龙化石标本于2011年4月在巢湖马家山南陵湖组上段719层科学发掘取得,体长达1.6米,现保存于安徽省地质博物馆。

Copyright 2012-2023 版权所有 中国博物馆协会. 京ICP备2023019064号 技术支持:天禹文化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