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4日,中国书法名家、刘墉研究专家张其凤教授,专程到青岛市博物馆鉴赏刘墉书法作品,张教授久闻市博刘墉藏品的丰富和精到,早就心仪已久,到贵宾室不等坐下寒暄就展卷细赏,不时击掌称赞:真迹无疑,精品!精品!特别是描金花库蜡笺十二屏和长近6米的行书手卷给了张教授以相当震撼,表示没有想到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刘墉藏品质之精、量之大为市级博物馆所仅见。对于描金花库蜡笺这种纸张,张教授介绍说,这属于皇家内府特供,在纸张上手绘金花图案后再覆一层蜡,极少量的会由皇帝赏赐给皇亲重臣,在这种纸上写字也对于笔墨和书法功力有着特殊的要求。对于这十二屏中的一幅作品,张教授则通过与其它作品的一一比对,从墨色、字形和整体气韵上,断定为刘墉夫人的代笔。一幅作于乾隆甲辰年的书法长卷,落有“致斋尚书鉴”字样,“致斋”是和珅的字,说明是刘墉专门写给和珅的应酬之作,成为今人看古人的一段趣话。而一幅6米长的行书手卷,张教授更是定为刘墉70岁后艺术巅峰期的代表之作,每一个字哪怕放大来看都写得神完气足,笔力深厚,且落款并无赠人之意,当为刘墉得意佳作自珍自赏。
据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赵好介绍,该馆的刘墉作品大都流传有序,保藏良好,来自张公制、叶恭绰等民国年间收藏名家之手,亦有由原市文物商店自社会征集后转交而来。张教授鉴赏了青岛市博物馆藏中堂、连屏、手卷等多件刘墉各时期、多形制的作品,并给予高度评价,多件作品均为刘墉艺术成熟期之精品,馆藏刘墉作品的数量和高质量给专家惊喜,并达成研究项目合作初步意向。下一步该馆也将继续借助专家、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力量,促进博物馆科研提升、多出成果,并将在“寻源问道”系列书画专题展中展出部分刘墉书法真迹。
张其凤,山东高密人,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墉研究专家,出版《中国书法全集刘墉卷》、《清代诸城刘氏家族文化研究》等刘墉研究专著多部。张其凤先生还是一位著名书法家,真行草隶四体兼擅,作品两次入展中国书法界最高规格的兰亭奖,是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